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21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21期
飲水思源 永懷師恩
作者:李青雲

現在每當我路過台北士林天主教堂時,總會想起曾經住過七年的華僑新村,那是與恩師彭精一老師和師母相處的日子,許多的往事,又一起在記憶裡翻騰,歷歷在目,紛然映現。

那是一九六七-七五年以前的往事了。那時我剛從大學畢業出來,很幸運地就在中山北路的亞洲航空公司找到了一份差事,解決了基本的生活問題,接下來便是住宿的安排。還在大學唸書的時候,經常到士林華僑新村去探望彭精一老師和師母。因為老師素知我的為人和行事風格,而老師家那麼大的房子只住了老師和師母,不免顯得冷清,而且他們家也還有一個空房間,所以就問我願不願意搬去和他們一起住?也可就近照顧老人家的生活居起,排遣老人家的寂寞,而且老師家距離我上班的地方也很近,既然如此,所以我就欣然接納了他們的一番好意,相信這也是一種緣份吧。在學校時能夠得到他的教誨,離開學校十多年後,又能和老師住在一起那麼長的時間,朝夕親炙問省,隨時耹聽教誨,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我結婚的時候,彭老師還是我的主婚人。我在老師家一共住了七年多,直到我自己也有了家庭以後才依依不捨搬離出來,這怎能說不是天大的恩惠呢?

一九五九年九月彭老師、李劍民、丘正歐、馬樹禮、黃根源、郭秉道、徐琚清、朱恕等八位先生被印尼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驅逐出境返回台灣,當時他們被稱為「八鬥士」。回到台灣以後,先在新北投的僑園住了一段時間,然後由政府安排工作。此外,為了安頓他們以後住的問題,就在靠近士林官邸的地方撥出一塊地皮,作為興建住屋之用,以後這裡就被命名為「華僑第三新村」(第一新村在安東街、第二新村在溫州街)。那時住在那裡的印尼歸僑只有十戶左右:如先期返台的章勳義、郭緯君、吳慎機和他的三位公子—宏忠、宏光、宏淵—、馬樹禮、廖遜我、邢頌文、徐琚清、劉劍元、張自銘等;至於丘正歐老師原先是住在陽明山公家分配的宿舍,後來奉派駐法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回來後才在這裡購買了一戶。還有幾位則還沒遷入就已轉手賣了出去,獲取些微利潤。反正大家都知道攜眷返回台灣的印尼華僑有錢的人並不多,大部分回台定居的歸僑都擇選比較偏遠的地區,或乾脆到中南部去落腳。

彭老師當時為了申請師母來臺(老師在印尼中山母校教書時師母沒有和老師隨行,而是留在香港與兒女同住),幸好由郭緯君先生讓出他那部份的五十坪(180平方米)給彭老師。據說為了籌措自備款,還經過一番折騰,東併西湊連五萬元台幣都湊不出。彭老師書生本色,不會理財,事實上也無財可理,在台灣住了三十七年,仍然兩袖清風,一肩明月,退休以後完全靠房子維持老年人最簡樸的生活。當初和建商合作,改建原來的平房為四層樓房後,地主可分到一層半,彭老師就把那半層賣了折成現金作為日後的生活費。又過了十多年,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市面一片榮景,房價不斷攀升,於是又把自己現在住著的房子賣掉,換了一間比較小的和較為適合的樓層,以如此由大變小的變通方式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彭老師育有四男二女,在五○年代大陸易幟後,全都逃離大陸到香港定居,師母因有香港身份證,所以偶而會到香港探望兒孫;老師則到了百歲榮壽時才圓了返鄉之夢。

彭老師個性爽朗,待人寬厚,甘於淡薄,自奉簡樸。還在印尼中山教書期間,教學認真,講課時滿口標準的梅縣客家國語,予人印象深刻。老師態度和藹親切,和學生很親近,無論是課堂上或私底下,他都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待,極受學生的推崇和敬重。老師忠黨愛國,終其一生都在為鄉民、為教育、為國事犧牲奉獻。老師為人處事,寬容中有堅持,無為中有所不為,由許多細微小些事中可以窺見一二。

回到台灣以後,彭老師榮任軍中電台附屬的「正聲廣播公司」董事長,也擔任台北市梅縣同鄉會理事,及印尼歸國華僑聯誼會第三屆理事長等職。無論在哪一種場合,碰到中山同學時,總是殷殷垂詢我們在學校的生活情況,學業成績等。雖然年紀大了,他還經常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如同學會、同鄉會、歸僑活動等,每天過著自由自在滿足喜樂神仙般的生活。清晨起來必到附近公園散步,天雨時便改在室內繞行千步,所以到了九十多歲時仍然步履自如,健步如飛。他常告訴我們要注意雙腳的保暖、護膝,天涼看電視時要用毛毯蓋住雙腳讓血液循環順暢。他老人家午飯後和就寢前必到書房打坐,盡量放空自己。平日食不過飽,煙酒不沾,他的養生之道是:身體要動,心靈要靜,這些點點滴滴都是我從老師的日常生活品德修養中深深體會到的,感謝上天給了我雙重的福份。在中山時接受到老師學識上的浸潤,回到台灣後又能朝夕與他老人家親近相處,得到他的身教。

我不敢說從老師那兒學到甚麼大學問,但是卻能濡染到一些老師做人做事的方法,奉為典範。我永遠記得和老師談天時可的以無忌無束,那麼親切,開心自在,這些情景,如今想來,歷歷在目。老師待我的恩義,以及老師的學行典範,與許多美好的回憶,述之不盡,永遠不會消失。
   師母過世以後,老師已屆百齡高壽,生活上的許多瑣碎乏人照料,於是他住在北京的兒子粵盛來台照料老人家的起居飲食達五年之久。每逢同鄉會開會時,爺兒倆常聯祙出席,傳為佳話。老師於一九九六年四月五日以一○五歲高齡辭世,在台北市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設奠弔祭,冠蓋雲集,掛滿五院院長,各部會首長,各界人士致送之榮匾,輓帳花圈。梅縣東山中學校長,學生、親友等多人盛大迎靈,彭老師和師母骨灰安厝於仙鶴山莊,永留梅縣鄉民哀思。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