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19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19期
新書介紹:陳鴻瑜教授著「印度尼西亞史」
作者:邱炫煜

陳鴻瑜教授今年完成了「印度尼西亞史」一書,共計有二十六章九十二節,五百八十六頁,是由國立編譯館主編、出版,鼎文書局總經銷,民國九十七年五月初版。陳教授是臺灣花蓮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所)學士、碩士、博士畢業,國家法學博士;曾任美國喬治城大學訪問教授、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訪問教授、政大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政大歷史系教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東南亞研究所所長,現任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教授。也曾經擔任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理事長,主編過「問題與研究」、「東南亞季刊」、「海華與東南亞研究」等學術刊物,為國內著名的東南亞研究專家學者。
陳教授有感於印度尼西亞位在東南亞的海洋地帶,約由一萬三千多個島嶼組成,俗稱「千島之國」,實則應為「萬島之國」。無論就其土地面積、人口、種族等而言,印尼都是東南亞的大國,瞭解其歷史背景和發展,有其必要性,因此花費了許多心力完成了這本新著。

一、臺灣學者撰寫的印尼史學術鉅著

從臺灣的角度寫印度尼西亞的歷史,可說是一個非常艱困的嘗試。過去十餘年來,由於受到「南向」政策的影響,臺商在印尼的投資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坊間也曾經出現了幾本有關臺灣學者編撰印尼歷史書籍,例如:蔡百銓著《印尼簡史》,萬全出版社,1996;蔡百銓譯,Robert Cribb.Colin Brownm原著的《印尼當代史》,國立編譯館出版,1997;蔡百銓譯,Dewit Fortuna Anwar原著的《印尼與東南亞國協:外交政策與區域主義》,國立編譯館出版,1998等系列譯著,就是臺商「南向」發展以後,特別編寫提供各界人士參考的印尼歷史書籍。

近年還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李美賢教授,也曾撰寫了《印尼史--異中求同的海上神鷹》一書,三民書局出版,2005,則是適合給大學生或研究生閱讀的國別史叢書之一,而李美賢教授亦是陳教授的高足之一。

然而,這些書籍雖然難能可貴,成之不易,但是書本內容都比較精簡一些,不若陳教授這本「印度尼西亞史」一書,有二十六章,近六百頁之多,學術意味濃厚。陳教授認為臺灣和印尼的歷史背景十分相似,都曾經是殖民地,因此站在同一立場寫印尼的歷史,應該更能以同理心論述。不過,陳教授不想以後殖民地史的角度為出發點,因為這樣做,將充滿反西方、衝突及著重精神文化,而輕經濟物質的論述。陳教授相信,唯有客觀、公正、就事論事的論述印尼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瞭解印尼變動的歷史面貌!是以,這是一本值得有心進一步瞭解印尼歷史的人士購藏與深讀的好書。

二、「印度尼西亞史」一書的主要內容

陳鴻瑜的「印度尼西亞史」除了序言與第一章:導論、第二十六章:結論之外,主要內容實際上涵括了印尼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三個部分,各個時期的歷史敘述份量相當,達到「博古通今」的境界,印尼歷史的古往今來,來龍去脈儘可能地討論詳明,十分不容易。

(一)有關於印尼古代史的章次佔八章,如第二章:紀元初期至第七世紀國家的出現,第三章:第一個大帝國「室利佛逝」,第四章:中爪哇王朝,第五章:東爪哇的新柯沙里王朝,第六章:滿者伯夷王朝,第七章:三佛齊的亡國,第八章:蘇門答臘國及其他小國,第九章:從淡目王朝到馬塔蘭王朝的政治變遷。陳教授從中國的文獻記載爬梳,印尼躍上歷史舞台的時間大概在公元第二世紀來自爪哇的葉調國開始,敘述早期印尼族群移動之相關記載,接著分述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先後成立的國家,以迄十六世紀荷蘭人入侵為止,詳細地討論了印尼的古代歷史,還以刊刻的碑銘作為輔助,再參考西方學者的論著,將之拼湊還原成具有前後關係的歷史,儘量勾勒出許多古代國王(拉惹)的事蹟。

(二)印尼近代史(討論荷蘭人東來之後的殖民歷史)的章次有六章,如第十章:西方勢力在印尼群島之角逐,第十一章:荷蘭強化在印尼之殖民統治及短暫退出,第十二章:荷蘭重回東印度,第十三章:19世紀以來荷蘭入侵爪哇以外其他島嶼,第十四章:荷蘭在印尼的政治和經濟改革,第十五章:殖民政府的體系。關於十六世紀以後西方勢力入侵印尼群島,殖民統治制度之特點,以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荷印時期的這段歷史,陳教授主要是利用荷蘭文獻,以及荷蘭學者用英文寫作的學術成果,透過西方英文的論著陳述該一階段印尼的歷史。
(三)討論印尼現代史(民族主義興起、日本佔領、二次大戰後民族國家的建立、印度尼西亞建國以來的歷史發展與面臨的問題)章次計有十章,如第十六章:民族主義思想的勃興,第十七章:日本佔領印尼群島,第十八章:成立印尼共和國,第十九章:議會民主制的實驗,第二十章:外交悸動,第二十一章:蘇哈托的「新秩序」時代,第二十二章:後蘇哈托時代,第二十三章:地方分離主義問題,第二十四章:伊斯蘭教復興運動,第二十五章:印尼的風俗習慣與文化。陳教授對於十九世紀以來印尼民族主義之勃興、二戰後印尼進行反荷戰爭、印尼獲得獨立地位,以及蘇卡諾以後的歷來政權之興起和失敗都分別加以討論。還為了讓讀者知道印尼的地方分離主義難題、伊斯蘭教的勢力,以及印尼的風俗習慣與文化,分別都立有專章詳加敘述。

三、「印度尼西亞史」一書的幾個特點

筆者閱讀了本書的各章重要內容之後,除了至感佩服之外,覺得本書還有幾個特點,歸納如下:

(一)本書的作者陳鴻瑜教授早年專攻菲律賓歷史和東南亞國際關係研究,其後任職的學術研究機構、任教的大學與研究所的教學研究資歷,主要都是以東南亞研究為範疇。因此,陳教授不但能運用大量國內許多單位館藏有關印尼的外交、軍事、特種的原始檔案,詳加剖析,而且其所用的資料,是目前已出版之有關著作中所少見;加上作者參閱大量與印尼歷史發展有關的報紙、期刊、國內外學者的論著,以及網路新資訊等,作有系統、有組織的陳述,建構了一部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印尼史。

(二)本書的撰述是以印尼為中心,參考文獻上兼顧中、英文文獻,也注意印尼當地學者的論著與最新的資訊;時間斷限上,從古代到近現代都加以關照,毫無偏頗,力求客觀,充分顯示了作者的歷史觀,以及對於歷史延續性的重視。作者在處理印尼於十六世紀以前的歷史敘述時,面對中外學者有許多臆測推論、文獻亦多駁雜隱晦之際,仍全力釐清這些模糊的歷史脈絡,將過去中國文獻中有關印尼片片段段的零星記載加以連綴,再輔以英文著作,整理成具有前後關係的印尼古代史。由於過去早期文字是寫在貝多葉(棕櫚葉)上,保存不易,十六世紀之前的文獻史料,幾乎湮滅不存!唯一流傳的文獻主要是中文,其次是用印度梵文、爪夷文刻寫在石碑上或銅板上的碑文,但是這些文獻散亂不整,要藉以拼湊出完整的早期印尼史,困難重重,一些書籍談到古代印尼大都簡略交代。本書突破了這些障礙,使得全書的論述更為週延,視野更加開闊,為它書所不及。

(三)本書的內容有不少以往印尼歷史研究中未曾注意或較忽略的問題,陳教授本人還曾提出一些獨特的見解,有別於其他學者的論著。例如第四章論及中爪哇王朝的「婆羅浮屠」歷史文化遺產,陳教授特別把柬埔寨的「吳哥窟」建築群遺蹟納入探討,將「婆羅浮屠」與「吳哥窟」兩者加以比較,認為二者都是佛教和印度教的混合建築物,而且在歷史淵源有關聯性,並非孤立的兩個建築群,透過比較與剖析之後,可以給我們更清楚的輪廓,對於了解印尼珍貴的「婆羅浮屠」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相當有助益。

(四)本書的寫作方式,陳教授是以持平的態度,減少主觀色彩,全書均依據或引證可靠的文獻史料作史事之敘述,遇到其他學者對於印尼歷史脈絡的理解有岐異之處,或者是對於人名、地名和專有名詞的拼音、事件的來龍去脈,甚至年代等出現差異的時候,陳教授處理這些問題,儘可能將其不同之處列舉或放在註釋之中,俾讓讀者知道其間的差異所在,不作主觀批評或論斷,儘可能求其客觀公正,而行文條理分明,結構嚴謹,內容紮實;寫作的格式上則引用參考文獻,俾便有興趣的學者追蹤文獻來源;部分的圖表出自作者自行繪製或整理;附錄有參考書目之外,還附有「索引」,方便讀者檢索特定名詞。這些學術性的作法,也是全書的特點之一,堪稱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完整而有系統的印尼通史之作,特此介紹給有興趣的讀者知悉。

(本文作者邱炫煜先生為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副教授,東南亞歷史學者)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