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19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19期
這是個溫馨的地方
作者:羅秋昭

十月三十日午後,陽光還是很耀眼,我在李勝文主任邀請下,前往「中華民國印尼歸僑協會」拜會理事長李惠英女士。

一到永亨街協會門口,映入眼簾的招牌,最搶眼的是「中華民國」四個大字,然後才注意到「印尼歸僑協會」。也許是這幾年由於政治的操作,「中華民國」這幾個字快成為政治用詞,而它出現在一個歸國華僑團體的大門上,給我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

進入七樓,迎上來的是李理事長,她那豐盈的身形很有親和力,笑起來瞇著雙眼,像是水波盪漾開來,菩薩般的笑容,很快就可以感染到周遭的人,讓看到這個笑容的人,也會不自覺得快樂起來。

進入客廰看到懸掛在牆上的印尼全圖,彷彿進入了印尼的國土,那幾千里的距離,似乎就是那咫尺之間而已了。跟我一起拜會印尼歸僑協會的還有「中華渡海興台會」的理事長王應文先生,這兩位理事長都是熱心公益,愛國親民的長者,所以閒談起來,格外的熱絡和愉快。
對於印尼我有特殊的情感,從我懂事以後,印尼這個名字就常在耳邊響起。媽媽常告訴我,高祖父耀南公年輕時走「水客」,從廣東蕉嶺到汕頭,經過南海,渡過太平洋,幾天幾夜漂洋過海,然後才到達遙遠的印尼椰城。高祖父因為有機會到印尼椰城工作,才有自己的事業,也因為有了在印尼的事業,才能在家鄉蕉嶺縣大地村蓋起一座頗具規模的「壽康樓」,羅家才開始興旺,所以印尼椰城就成為我記憶裡的重要名詞。

當年高祖父到印尼找生活,屈指算來那已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事了。耀南公是家族裡有智慧有勇氣的長者,他了解在四面環山的蕉嶺縣城裡,要找錢是很不容易的,大丈夫志在四方,唯有不畏艱難,勇往直前才能開創一番新天地。於是高祖父隨著「水客」到了印尼,從事鐵路工程,原先是勞力的工作,由於客家人吃苦耐勞精神,由於他的智慧和真誠,很快取得老闆的信任,不久就升為工頭,然後也包起工程,當起老闆了。從此,改變了羅家的命運。

高祖父有了事業,有了經濟基礎,於是除了滙錢回去家鄉,同時把兒子接到印尼住,就這樣我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成為印尼華僑,而祖父福星公就出生在印尼椰城。

高祖父耀南公對於這個鼻樑高挺,兩眼深邃的孫兒非常鐘愛,也對孫兒有很大的期望,所以不論走到那裡都把福星公帶在身邊。為了讓孫兒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將來做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中華男兒,於是在福星公週歲時就帶回家鄉,讓他在家鄉接受啟蒙教育,誦讀中國經籍詩書。祖父福星公十歲又隨高祖父返回印尼,就讀爪哇學校,兼習荷文及英文,直到十八歲中學畢業。

西元1903年高祖父耀南公還是帶著福星公一起到台灣,一到台灣居住在客家庄---苗栗,原先計畫在台灣修築鐵路的,無奈當時台灣在日本人統治下,受到很大的限制,最後不堪日本人的欺凌,在台灣住了四年就返回廣東。這四年裡,福星公進入漢學堂讀書,結交了許多有為青年,但也親身體會受到日本異族統的苦痛。他曾居住在同屬殖民地的印尼,但台灣同胞為什麼會受到這麼大的凌虐,於是興起了他革命的熱血。就在返回家鄉廣東時,路經厦門,他決定參加了「中國同盟會」,矢志為革命獻身。

祖父福星公為自由民主而奮鬥,最後為這塊土地而犧牲,但是他的精神永遠留在台灣人民的心中。

印尼在地理上與我生活的地方是十分遙遠的,但是在感情上它卻是那麼親近。印尼還有我叔叔姑姑等,還有我的堂哥堂弟們。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去印尼椰城,感謝我叔叔羅世宗先生的安排,拜會了羅氏宗親的長輩們,參觀了華僑在當地的偉大成就。我還見到了跟我還是五服之內的親人,壽環公的家人,這些叔叔姑姑在印尼都有產業和工廠。他們都有很大的成就,原來我們家族長輩們都曾在印尼付出心血,也擁有傲人的成果,我真是以當羅家人為榮。

到了印尼歸僑協會也像是回到印尼一般,尤其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熱情,真是咫尺天涯,以後我不需要跋涉千里去印尼了,我只要在這裡就可以找到我的懷念和歸屬感了。

(作者係台灣抗日英雄羅福星烈士的孫女,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退休,目前從事海外華文教育工作。)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