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91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91期
中華民國對「語同音」的貢獻
作者:丘尚堯

中國幅員廣大,人口高達十二、三億,語言紛歧,南腔北調,洋洋大觀。少數民族多達五、六十個,各有各的語言。台灣的原住民號稱九族,也是各有各的語言。

同樣是漢族,居地不同,語言即異。山的這邊和山的另一邊(山陽山陰),河的此岸和彼岸,雖然相距不遠,語言卻不一樣。筆者是廣東梅縣瑤上鄉人,瑤上鄉與興寧縣的石馬鄉接壤,雖然兩鄉都講客話,但腔調並不一樣。我的二姑婆廿歲時嫁到興寧王家,由於喝的是興寧的水,所以她中老年回娘家時,講的是道地的興寧口音,沒有一絲梅縣口音了。

六、七十年前(乃至更早)的海外華僑,不論是美、加、英、法、模里西斯、留尼旺、南非、馬拉加西、澳、紐、菲、印尼、星馬、泰、緬、越、棉、寮、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的華僑,大部分是閩粵人士居多,當時大家都不會講國語(普通話),閩人只會講福建話,粵人只會講廣東話或客家話。

同樣是華僑,但不會講對方的家鄉話,反正大家在上述各該國均已僑居數代,莫不通曉英法及各該國的語言,便成為大家的共同語言。以印尼為例,我的父母不講國語,只會講客家話和印尼話,平日與同是客家人的親友、同鄉、街坊,自然可以客語暢談。但是碰到閩籍華僑,他們也是只諳閩語,則彼此互不通曉對方的家鄉話,退而求其次便只能以印尼話來交談溝通了,同樣是中國人(華僑),竟然不能以自己國家的語言交談,今人情何以堪。

我現在試舉數則方言所引起的真實事例,用來說明語言不統一的弊病,藉供談助。

一、先總統蔣公是浙江省奉化縣人,一口寧波話常常今人聽不懂。近年以九十多歲辭世的李連春先生是馳名國際的台籍糧政專家,擔任台灣省糧食局局長垂四十年,對軍精民食充分掌握,調度自如,不但絕無缺糧事件發生,且有大量米糧外銷,真是難能可貴,因而深獲好評、肯定。
有一回他到總統府晉見蔣公,談話間對某一問題與蔣公意見相左,蔣公大發雷霆,斥他強辯,說完蔣公便進入辦公廳辦公了。剩下李連春惶恐不已,一人獨坐會客室不敢離開。不久張群秘書長進來,問他為何還不回去?他非常緊張地回答張秘書長:「蔣公要槍斃我。」張氏安撫他靜坐一下,隨即去問蔣公:「李連春幹得好好的,為何要槍斃他?」蔣公想了一會說:「沒有這回事,大概是他把我說的強辯誤聽為槍斃吧。」李連春那天虛驚一場,想必是方言誤會中最難堪的一次吧。

二、台北市陽明山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曉峰)博士是浙江省鄭縣人,他是人文地理學名學者及史學家。民國四十年代中在台出任教育部長,他雖然是學員中西、名滿天下,但是牠的一口浙江官話卻常常今人聽不懂。他當教育部長時,著名的台灣新生報女記者張明小姐電話訪問他,剛好由他接聽,他在電話中詢問張明小姐:「請問你找誰?」張小姐說:「我找部長。」他說:「我不講」(我是部長)」。張小姐說:「我找部長,你為什麼不講?」曉峰先生說:「我就是不講(我就是部長)。」結果搞得不歡而散。

  三、台灣四大公子之一的沈君山博士曾任台灣新竹的國立清華大學理學院長、校長,多才多藝,橋牌、圍棋、籃球三項他都是頂尖人物,詩文也極有名。他的父親沈宗瀚博士是著名的農經專家,久任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主任委員,農復會是美援機構,也是績效最佳的機構之一,該會眾多的專家努力耕耘,引進全球各地品種最優的動植物在台灣繁殖,使台灣民眾口福不淺,國民健康日益良好,真是功不可沒。

沈宗瀚博士是浙江省餘姚縣人,他跟研究、翻譯莎士比亞全集泰斗的文學大師梁實秋博士交情匪淺,持相過從。有一次沈先生約梁先生到寓所晚宴,席間梁氏對沈氏在農業上的卓越貢獻備致推崇,揄揚有加。沈氏客氣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其實我也有許多缺點。」梁先生便鄭重地說:「你最大的缺點就是妳的一口浙江官話,常常讓我這北乎人聽不懂。」說完,兩位可敬的當代學者擊掌大笑。

四、大江南北的人群中有三句話流傳:「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廣東人講官話。」可見廣東人講的國語(指的是上了年紀的粵人,中年以下的粵人所講的國語多極標準了)也是讓不少其他省市的人頭大的。某年,台北市藝文界有一場盛宴,真的是群賢畢至,冠蓋雲集。席間粵籍名畫家陳子和先生對一代名廚傅培梅女士說:「傅培梅女士,我警告你。」此話一出,語驚四座,大家為之錯愕不已。因為傅女士不僅精擅烹飪,調和鼎鼎,在電視上廣教中外人士製作美食近四十年,享譽之隆,罕與倫比。且其人談吐高雅,一團和氣,斷無與人發生爭執之理。今天大畫家陳子和先生要警告她,不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後來經過一位精通粵語的人士替陳氏解圍,原來他要說的是:「傅培梅女士,我請教你。」「請教你」說成「警告 你」,這叫其他省市(特別是北方人)如何聽得懂呀。

現今舉世各國莫不以統一全國語言為當務之急,其中以德國、日本二國做得最成功,任何國家、地區所製作的電影影片、電視節目,如要在該二國上映、播放,必須改配德語、日語才行,而該二國的民眾視為理所當然,絕對支持擁護:不像此地在三、四十年前有識之士普籲請比照辦理,卻受阻於大學生們,因他們說此舉將妨礙他們學習外語云。

秦始皇在歷史上是暴君,焚書坑儒,賤民以逞。但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使天下車同軌,書同文。」便是勞犖犖大者。中華民國政府對國家的貢獻是做到﹁使天下語同音。﹂在吳稚暉(敬恆)、趙元任、李方桂、劉半農、董同龢…等先生的努力下,制定國語注音符號,全國推行,成績斐然。整個大陸無遠弗屆,大江南北的通都大邑、窮鄉僻壤,乃至塞外邊陣地區的少數民族,以及遍布五大洲的海外華僑(華人)社會。除了老年人以外,所有青壯人士,莫不可以國語(普通話)交談溝通。即以台灣為例,光復以來政府設立國語推行委員會,民間又創辦國語日報,由何容、王壽康、齊鐵恨、洪炎秋、何凡、林良、柯劍星、梁容若、方祖燊、鍾露昇、那宗訓…等國語專家學者畢生從事推行國語的工作,半世紀以來,國語在台灣全省任何角落、任何族群中暢通無阻,何容等列位先生的貢獻卓越,功不唐捐,值得大書特書。

但是,近年來卻有些倒退的現象,諸如國會中競以力言譁眾取寵,八點檔國語連續劇已淪為方言節目,今人不忍卒睹。走筆至此,今人懷念所有推行國語的學者專家們,他們的心血、努力並沒有白費,在廣大的國土上以及海外華僑社會,國語已經茁壯,已經開花結果,近一個世紀來,中華民國的仁人志士,已經把語言紛歧、南腔北調的現象,改變成﹁使天下語同音﹂的境界了,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與貢獻呀,今人肅然起敬。

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七日  敬撰於台北市和平安泰之居「客寓」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