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94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94期
印尼「一個中國」政策的探討
作者:區鉅龍

壹、前言

印尼與中國都是亞洲大國,中國以其地理戰略位置、固有文化、幅員遼廣、人口眾多素稱為亞洲陸地強國,而印尼也以其一萬七千個大小島嶼、二億三千多萬人口、豐富的海洋及陸地自然資源、以及重要戰略地位等一向被視為東南亞「龍頭」。此外,印尼也曾經在三佛吉王朝時代Sriwijaya(中國元朝時期),其海軍控制了整個東南亞主要海域。而中國與印尼早在中國元朝時期就已有交往,換言之,這兩個亞洲大國在一千多年前就建立了外交、經貿、文化等密切關係。

因此之故,印中兩國關係友好或交惡,不僅影響東南亞地區政治、軍事、經貿的發展,也必影響東北亞乃至於世局的安定和發展。本文擬就印尼「一中」政策的背景因素、中共對印尼的政策、印中在後冷戰時期的新合作關係、以及台灣在印尼「一中」政策之下的利弊因素,試作初步探討。

貳、印尼「一中」政策的原則

印尼於一九五0年初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進行建立外交關係,成為亞洲國家最早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中華民國在印尼的領事館隨之撒館,結束了印尼與中華民國自民國初年建立的外交關係。一九五五年印尼在萬隆Bandung主辦第一屆亞洲、非洲會議AFRO ASIAN CONFERENCE,由當時蘇卡諾總統Sukarno親自主持會議,當時出席的亞洲各國總統和總理皆是戰後的風雲人物,包括印度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埃及總統納瑟Gamal Abdul Nasser,緬甸總理宇丹Uthant等,而中國代表團則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出馬赴會,可見中國對該項歷史性會議的重視和期許。

第一屆萬隆亞非國家會議不但為中國在國際外交上展示出影響力,同時更為爾後中印雙方關係打下了深厚基礎。對中國而言,該項會議使中國得以突破了美國及西方國家企圖在國際間以外交、軍事、經貿手段全面封鎖中國大陸的冷戰戰略:另一方面,該項會議也讓中國得以舒解東南亞國家,尤其是印尼,原先對中國的恐懼心和防範,並因而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就印尼而言,它採行的「一中」政策,一方面是基於印尼傳統﹁獨立自主、不結盟、積極主動﹂的基本原則,另方面也基於印尼傳統不願倒向西方國家約立場。這些外交基本原則自然也直接影響了印尼對華政策的原則。此外,由印度總理尼赫魯、中國總理周恩來、以及印尼總理蘇卡諾所主導的「和乎共處五原則」更規範了亞非國家的國際關係。這項「和乎共處五原則」包括了(一)各國互不干涉他國內政事務;(二)各國互相承認並尊重他國國家領土的完整;(三)各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爭端;(四)各國避免與第三國(主要指美國)建立軍事安全合作關係;(五)反對第三國(尤指美歐)在亞洲國家建立之軍事基地。

由上述「和乎共處五原則」顯示,印尼是無法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因如此做不僅違反印尼「獨立自主、不結盟、積極主動」外交路線,更有違「和乎共處五原則」精神。因此,為蘇卡諾時代至當今的梅嘉總統、印尼歷屆政府均堅守「一個中國一的致策.不接受一兩個中國」、「一邊一國」、「一中一台」等的概念。

參、印中復交的意義

一九六五年九月三十日印尼共產黨發動武裝政變.當時擔任後勤司令官的蘇哈托將軍JENDRAL SUHARTO率領印尼武裝部隊對印共進行反撲,印共政變終於被擊潰,由於中國素與印共關係親密,並被指控暗中援助印共造反,因此迫使印尼政府於一九六七年片面宣佈與中國斷交。中國到底有沒有確實援助印共造反,學者專家看法不一,印尼政府迄今也還沒有完全公佈真相。這件事恐怕有待歷史來釐清正面貌。有些西方學者甚至懷疑,「九二一○」印共叛變可能是美國中央情報局與印尼一些反共將領所共同策劃,印共和中國只是代罪恙羊。

無論如何,印中斷交一直到一九九二一年才正式復交,長達二十六年的斷交,使復交的過程相當艱難,但在雙方有誠意之下,終於外交關係全面正常化。其中主要因素包括:(一)印尼已經不懼怕印共死灰復燃的可能,並有信心對付外來的滲透和威脅;(二)印尼不能繼續成為東協國家AS口AN唯一仍然拒絕與中國來往的國家;(三)印尼與中國復交可顯示印尼沒有投靠美國及西方國家進行「反華」的證明;(四)鄧小乎在中國展開「改革開放」的政策,而印尼希望加強與中國的經貿、文化關係,以免在亞洲落後其他國家:(五)鄧小乎復出之後,對東南亞國家提出了一項重要保證,即中國不再援助東南亞國家境內的共產黨活動,並保證斷切和這個地區非法共產黨組織的一切關係。對於印尼而言,這項保證何其重要:它也顯示中國重新尊重「和乎共處五原則」的路。 

肆、印、中、台三角關係

印尼的對華政策基本上依據它的「一個中國」大原則,但在所謂「政經分離」的原則之下,印尼願意台灣發展非官方的實質關係,中國原則上也不反對印尼採取對台灣政經分離的政策,因為實際上有許多國家已經採行了類似政策,不過,中國有它的底線,那就是反對印尼和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中國的這一堅定立場,已經隨著近年來中國在亞太事務上影響力的不斷增強而表露無遺。九○年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中國已經成為亞太及東南亞地區不可忽視的新興強國,無論在有關區域經濟問題上如亞太經濟論壇APEC,區域軍事安全合作如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CSCAP,東協加三(東協加中國、日本、南韓)ASEAN PLUS3,或者二○一○年東協自由貿易區的目標,都必須納入中國。換言之,中國國力的不斷提升,以及中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角色,使得印尼必須堅守它的對華政策,任何期盼印尼對華政策會有大轉變,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伍、結語

印尼一方面依據它的一中政策,處理與兩岸的關係。另方面則依據政經分離的原則,發展與台灣的經貿關係。這項政策符合了印尼和台灣的利益。因此,印尼歡迎台灣的「南下政策」,尤其在印尼經濟發展轉型時期,印尼歡迎台商前往投資,「南下政策」對於台灣的夕陽工業,勞工密集製造業等提供了前往印尼發展第二春的良好機會,也為印尼提供了所需的資金、科技和管理技術,可謂互補互利。不過,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猛飛,市場開放,勞力及工資等競爭力的提升,「南下政策」的功能已經逐漸失去吸引力。同時,中國經濟力量滲入東南亞及印尼,已經威脅了台灣原先在印尼的優勢。

中國經貿勢力的提升,自然也增強它對印尼的外交影響力。前年副總統呂秀蓮訪問印尼時所引發的不幸外交事件,以及隨後陳水扁總統原定訪問印尼被迫取消,顯示出台灣在印尼政治、外交活動的無力感,以及中國強大的外交阻力。

海峽兩岸不應該將雙方的政治鬥爭伸延到東南亞地區,互相使力而作無謂的消耗戰。海峽兩岸雙方必須顧全東南亞二千多萬華僑的利益,共同策劃出互利、可畏可久的政策。針對印尼而言,海峽兩岸當局應考慮擬定一項三贏的大策略,以合作代替對抗,使三方面 - 印尼、中國、台灣 - 都能共同獲利。不過,主要前提是兩岸雙方關係必須邁向互相包容、正常化,唯有如此才能發展出在東南亞及印尼約三贏策略。反而言之,海峽兩岸關係越緊繃,只有讓第三者坐收漁翁之利了:台灣必須認清不可能與印尼發展政治關係的事賞。而中國也必須領悟它無法阻止印尼與台灣發展經貿、文化關係的事實。在全球化的時代,沒有任何經濟實體能夠被邊緣化的,包括台灣在內。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