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00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00期
三寶太監鄭和與三寶壟市
作者:林義彪/黃添福

關於鄭和船隊到達三寶壟的傳說有不同的版本。在史書上和鄭和隨行的書記官的記載中都沒提過。據日本學者上杉千年著的《鄭和下西洋,一四二一年中國發現世界》(二○○三年出版)一書稱:「鄭和使團是在明朝永樂四年(一四○六年)六月三十日,在爪哇中部的三寶壟登陸的。所以至今印尼爪哇島三寶壟市仍有供奉鄭和的三寶廟。每年六月三十日,居住爪哇的華僑都會到此廟進香,以紀念鄭和。」而三寶壟華人學者林天佑(譯名,又譯林添友)一九三一年出版的《三寶壟歷史一四一六~一九三一》則認為鄭和是一四一六年(永樂十四年)第五次下西洋時,到過三寶壟。那時候三寶壟市還未建立,荷蘭殖民者還未來到印尼。鄭和的船隊在卡琅河口(Kali Garang)的西蒙岸地區登岸。林天佑在該書敘述到:市面上流傳的民間傳說書籍把「三保」理解為「三個保護者」,即姓鄭的,姓王的和姓馬的三個人。姓鄭的被紀念在三寶壟(Semarang)姓王的被紀念在西爪哇井里汶(Cirebon),姓馬的被紀念在暹羅(Siam),即泰國。三寶公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出版的書籍,還用上「王三保」的名字。

至於鄭和船隊為什麼要停在西蒙岸(Semongan),民間傳說是這樣解釋的:鄭和船隊在爪哇海從東向西行駛時,鄭和的副手王景弘患重病,鄭和命令船隊靠西蒙岸,在山坡上找到一個小山洞,把王景弘安置在洞裡。鄭和親手煎藥調養,王景弘的病情一天天好起來。十天之後,鄭和繼續西航,留下一條船,以及十個士兵和少許糧食,等王景弘康復後回國。經過長期的調養,王景弘沒有回國,而是和十位士兵開荒種地、建竹屋與當地婦女結婚生子。那條船就用來外出做生意。信奉伊斯蘭教的王景弘傳播伊斯蘭教,並雕刻了鄭和的木像,放在洞裡供奉。王景弘活到七十八歲,死時按伊斯蘭教的儀式安葬,墓上刻著Kiai Juru Mudi Dampo Awang,意為「三保大人的領航員,伊斯蘭教長老」。這個墓到現在還保護得好好的。這個民間傳說被收入西方學者韋爾莫特的著作《三寶壟的華人》中,孔遠志教授的《遐邇聞名的三寶廟》也引用了這個民間傳說。

必須指出,這個傳說有許多漏洞:首先,鄭和船隊的「寶船」十分龐大,規模近於現代的豪華郵輪,分了好幾層,有醫官,帶各種藥材,船員有病不必下船。第二,王景弘和鄭和從第一次到第七次下西洋均為欽差總兵太監。第七次下西洋鄭和死後航行返回南京後,朝廷又命王景弘專程訪問蘇門答臘國,訪問後回國述職。有人猜測是王景弘回國後受到排擠,再回到三寶壟來。這也是牽強附會的。王景弘和鄭和都是正四品高官(縣令只是七品官,還低三級),薪俸很多,完全不可能丟掉那官職和薪俸而遠離故鄉,來到異國窮鄉僻壤來開荒種地。第三,傳說中留下了十名士兵來陪伴王景弘,也不符邏輯。鄭和船隊的船隻都是龐然大物,一艘船上的水手就有上百名乃至千名。留下十名是開不動那準備用於王景弘回國的船隻的。

上述的民間傳說雖然有許多漏洞,但是幾百年來這傳說能歷久不衰,代代相傳,這傳說本身就具有歷史意義。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朱杰勤的《東南亞華僑史》記載:「鄭和是否到過三寶壟和王景弘是否留在印尼的事,中國史書沒有記載,但我們不能認為沒有記載就完全否定這件事情,而且古代傳說往往不能與歷史事實截然分開。三寶壟華人從不懷疑鄭和來過三寶壟,而且在今天岩穴地址附近登陸,也確實在此地立廟紀念他。不論有無其事,最早在三寶壟建立居留地的就是中國商人,而辛勤開發這個地區的也是中國人,這是大家承認的。」

華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三寶洞去祭祀,沒有歷史記載。據說起初的廟很簡單,除了洞裡的鄭和雕像之外,就什麼都沒有。據說三寶洞很靈驗,有求必應。有一次在暴風雨中洞穴塌陷了,還埋葬了一對正在頂禮膜拜的外地來的新婚夫婦。就這樣,過了一段很長時間,直到清代康熙四十三年(一七○四),洞穴才被人們重新挖掘。又過了二十年,雍正二年(一七二四),以林澤為首的華僑在三寶洞口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感謝三寶大人三百多年來保佑三寶壟華人安居樂業的大恩大德。在會上募捐集資,修建三寶洞,在洞口建涼亭,供香客休息。林澤立了石碑,全文是:「雍正二年陽月  尋璽流芳  弟子林澤敬書」裝在石洞口。洞口兩旁牆上還有石刻對聯「受命皇朝臨海國,留踪石洞庇人家」。

據說,三寶洞附近的土地,為猶太人「宋仔-Sungkar」所有。地主把自己土地的周圍用竹籬笆圍起來,只開一個大門。華人祭祀鄭和時,要交開門費,每次五百錢。這在當時看來是大數目。所以只好在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日,給了開門錢一次去三寶公廟祭祀。華人平時要想對三寶公頂禮膜拜,就沒有偶像了。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再說,自從鄭和船隊到達三寶壟的西蒙岸,原來住在爪哇各地,如南望、杜板、拉參、惹巴拉、維拉漢和普亞蘭等地的華人,也有人搬到那裡。西蒙岸背山靠海,據說風水好。到了十七世紀荷蘭人入侵爪哇時,西蒙岸的華人在精通武術的單身漢中國商人蘇班讓的領導下,到梭羅和加達蘇拉一帶與印尼人一起打擊荷蘭殖民者。後來,被荷蘭人打敗了。蘇班讓和他的戰友且戰且退,向北撤退。到了頓當的拉哇本寧湖(三寶壟以南約三十五公里)時,蘇班讓的幾個戰友受了傷,精疲力盡。為了不當荷蘭侵略者的俘虜,蘇班讓的幾個戰友就跳到頓當湖裡,英勇犧牲。蘇班讓自己向北逃,荷蘭人也一直追來。蘇班讓逃到家鄉西蒙岸的卡琅河時,也因受傷精疲力竭,向河裡一跳,就再也沒有起來了。

當時在西蒙岸居住的華人不少,有的住竹屋,住久的人慢慢積累了錢,蓋起了石屋來,所以西蒙岸地區也叫克通帕都(Gedung Batu),即「石屋」的意思。那個地方是屬三寶壟的西區,而荷蘭人的大本營在北區與中區之間的柔哈爾(Johar)地區。荷蘭人為了就近管理華僑的商業和其他活動,以新河(Kali Baru)為界,劃定華僑居住的北邊,東邊和南邊以河為界,而西部以旱地為界。於一六二八年左右,荷蘭殖民者強迫華僑離開老城西蒙岸石屋風水寶區,搬遷到被指定的新河地區。華僑們商定從西邊開始建新城,街道風水是南北走向比較適合。所以華人建第一街為木板街(Beteng),這條長兩百公尺左右的街道,街頭街尾都建造用木板做的大門,晚上關閉。整條街像一個大碉堡(benteng),慢慢地街名的叫法從Benteng成了Beteng,直到現在。後來搬遷來的華人多了,就在板街的東邊再建一條街,叫新街(Gang Baru),以後有了中街和東街後,新街被稱為西街。這條新街是對著板街而言的。華人認為板街先建,稱為舊街,那麼後建的就稱為新街了。在新街的東面又建了一條街,叫「後街」(Gang Belakang)。後街的東邊叫甘蜜街(Gambiran),因為這條街的華商從廖省輸入甘蜜、黑兒茶作為印尼草藥的一種主要生藥材。再向東是中街(Gang Tengah)。再向東是甲板街,因為這條街有很多木匠,雕刻木板,後來街裡有了鐵店,所以這條街改叫鐵店街(Gang Besen)。這六條並行的街道都是南北走向的。後來再建四方型的環城街。東段叫邊街(Gang Pinggir),也叫東街。西段叫藤席街 (Pelampitan),那條街因出售藤席而得名。南段叫十九間(Capkaokeng),因為這條街剛好有十九個店位。北邊叫亞弄街(Gang Warung),這條街有許多專賣雜貨和小食品等的亞弄店。

華人每到一地都建寺廟,供奉土地公,財神爺,觀音菩薩,關公等祈求平安。最早的寺廟是一七五三年建在新街口,十九間街上的壽福堂,是一個供奉土地公的小廟,接著在後街建觀音亭。一七五六年在甘蜜街口建郭六官祠廟。後來在後街觀音亭前發生了華商青年打鬥事件。三寶壟華人集資於一七七一年在新河的北岸辣椒巷(Gang Lombok)購買了近兩千平方公尺的土地,建築規模宏偉壯觀的大覺寺。這個大覺寺 不但是三寶壟華人,也是中爪哇華人首屈一指的大寺院。中國的和尚來到中爪哇,都先到大覺寺,然後才到其他寺廟。此後,觀音亭就搬到大覺寺裡。
綜上所述,三寶壟的唐人街是從西蒙岸老城石屋那裡搬過來的。說三寶壟市的建立從一四一六年鄭和船隊到達算起是恰切的。三寶壟市是由華僑華商建立的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三寶壟」是三寶大人走過的「田壟」的意思。印尼學者蘇基諾(Sukirno)著的《三寶壟》稱:「敘述三寶壟市,如果不知道中國人是怎樣來到這個城市的,那麼這種敘述將是不夠完善的。」(《Semarang》一九五六年出版)。而政府承認三寶壟的建立是一五四七年五月二日,整整遲了一三一年。

一八五八年農曆五月初一,三寶壟華人從故鄉訂造的保生大帝金身用專用船隻運到三寶壟港口。華人在祥龍瑞獅的引路下,傾城去港口迎接,眾人歡欣鼓舞,興高采烈。保生大帝金身由大覺寺的住持抬入八人大轎,在祥龍瑞獅簇擁下,從港口啟程,一路上敲鑼打鼓巡遊唐人街各街道,然後供奉在大覺寺內進左側的神殿裡。保生大帝金身從祖國南來,也帶了祖國鄉親的關懷與問候。

接中國民間傳說,晉朝汝南人許遜自幼聰明,相貌魁梧英俊,飽學經史,學問淵博。晉武帝太康元年(二八○年),他四十二歲時被派到旌陽當縣令。當時縣裡正鬧著瘟疫,他日夜為百姓治病。後來瘟疫消除了,他見農民交不起賦稅,便用自己修煉的靈丹點瓦成金,分給他們去交賦稅。他辭官後在黃龍山煉丹。山中有蛟魅,常為水患,許遜請來神兵,把蛟龍釘死在石壁上。在西安縣,也有蛟魅為患,許遜在巨石壁上畫符,作鎮蛟文,從此平安無事。晉孝帝寧康二年(三七四年),許遜已一三六歲,得道成仙,被天帝封為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巡遊天下。宋朝時,朝廷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民間稱為許真君。據說不孕婦女向他跪拜,必得貴子,所以,民間也稱許真君為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進入大覺寺後,華人除了每年一度到三寶洞祭祀外,平常時候,都是對著保生大帝的金身當三寶公來祭祀。久而久之,人們就把保生大帝當作三寶大人。華人對「寶」和「保」來說,還是「保佑」更重要,所以就在保生大帝的神殿上掛起三保大人的旗幡了。華僑稱保生大帝為「小三寶」(Sampoo cilik)

從一八五八年起,三寶壟的華人在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日去三寶洞祭祀三寶大人時,都把保生大帝金身(小三保)抬去三寶洞。六月二十九日晚上,大覺寺非常熱鬧,外地的華人也來了。晚上,人們把小三保從神殿中搬出來,放在轎子上。待到二十九晚上十二時,也就是三十日零時,隊伍出發。前頭是祥龍瑞獅開路,後面是小三保金身乘坐的八人大轎,包括友族人士的成千上萬人跟在後面,半夜裡鑼鼓喧天,其熱鬧的程度甚至超過春節(當地華人稱新假)。後來華人再從中國引進三寶大人雕像,放在大覺寺,代替了保生大帝的位置。這樣,三寶壟就有了兩尊三寶大人的雕像。原先的一尊在三寶洞為第一尊,後到的一尊放在大覺寺為第二尊。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日零時,華人用八人大轎抬著第二尊三寶大人金 身在祥龍瑞獅的前頭引路下,敲鑼打鼓從大覺寺出發,整個三寶壟都沸騰起來了。大約走了十公里路,到了三寶洞,人們把第二尊三寶大人神像放在三寶洞裡的第一尊三寶大人神像的前面對坐著,直到中午十二時原班人馬從三寶洞把第二尊三寶大人神像抬回大覺寺。這時人們把的轎杠向大覺寺的大門一碰,意思是通知三寶大人回來了。這前前後後十二小時的活動,叫做「赴宴」,也稱「充電」。

清代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三寶洞附近土地的「歲索路金五百」的猶太人宋仔逝世,土地要出售。當時的富商黃志信(東南亞糖王黃仲涵的父親)怕土地再落到別的吝嗇人的手裡,出入華人就要再納買路錢五百或更多的錢。黃志信志在必得。傳說他知道某吝嗇的人也想購買該地,在投標之日,黃志信派親信去造訪那人,跟他說個不停,藉以拖延時間。這邊黃志信親自去投標,以高價獲得土地,接著就修建三寶洞大殿及涼亭,一直沿用至今。至今留下兩塊碑石,可為歷史見證。據說尚有一塊碑石用中文 、印尼文、英文三種文字刻寫。自前年開始,大幅度的修建三寶公廟,建築深三十六公尺、寬三十四公尺、高二十五公尺的大神殿。那塊三語石碑和許多匾額,包括以前放在三寶洞殿前的行楷書(大寶大人)的金字橫匾都被鎖在建築包商的臨時倉庫裡未得一睹尊容。現將高約兩公尺,寬約一公尺的大石碑的碑文抄錄如下:

時望安為
王公三保人歸真之地,山明水秀,樹木蔥蘢,麓有石門,天然成洞。三保聖神著靈於此地,俗稱為三寶洞者,以神得名也。我唐人旅居鴉地者,咸叨庇佑,而航海經商者尤資保護,功在民庶,口悉為碑。是以每逢朔望,善男信女詣洞,忝神用申悃愫,肩摩踵接,車轆馬嘶,誠聖跡也。是山向為宋仔故業,歲索路金五百 。我公館征諸鋪戶,以供斯款。雖為數無多,而慢神害理。歷代相沿,寧有既耶?信目擊情殷,杞憂徙切,乃乙卯夏月,拍賣黎弄,賴神默助,竟遂初心。於是除路貲修廢圯,新洞亭,浚溝澮。庶士女得盡虔誠,馨香永荐,籍以翼蔭閻境,康安熾昌,勿替者也。竊恐後人,不體此意,爰述所由,勒諸堅石,俾後之承吾業者,遵守勿違,且以明吾之所以是地。革陋規者,皆出聖神默助致然也,是為識。
大清光緒五年,歲次乙卯
荷蘭壹仟捌佰柒拾玖年                       望山主人  黃志信敬勒

這個碑文整整三百字,把當時的情況簡要地記錄下來。請注意「王公三保」四個字,這是指王三保,「王公」當「王大人」解,不當「王爺」或「王公大臣」解。「歸真之地」指神人死了埋葬的地方。這一句話說:黃志信以及當時華人認為三寶洞是「王三保大人」埋葬的地方。接著說王三保已經成了神仙,幾百年來,保護商船安全,保護庶民安居樂業。所以每逢「朔望」(農曆初一和十五),形成了「肩摩踵接,車轆馬嘶」的熱鬧祭祀場面。黃志信集資購買三寶洞土地,是為了把三寶洞修建好奉獻給普羅大眾,從而結束宋仔歲索路金五百的歷史。黃志信怕他的後代不明此意所以諄諄告誡,勒石為證。

黃志信又在三寶洞旁,建一涼亭,為來祭祀的婦女和小孩提供了免費休息的地方。望廟祝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募捐。還有,如果覺得亭子建得不夠理想,還望多多包涵,碑文如下:

斯亭之建專為婦孺忝神憩息。無分貧富,一律均用。司祝者務以禮接,不宜歧待,亦不得飾詞捐緣,致滋物議。至於遠嫌自重,尤深望諸君體諒建亭之拙意。是為志。
望山主人黃志信謹勒
大清光緒五年歲次乙卯
荷蘭壹仟捌佰柒拾玖年                 谷旦              

數百年來,印尼華人(不限於三寶壟一埠)都把三寶太監鄭和供奉為神明,虔誠地頂禮膜拜祈求保佑。尤其是三寶太監是乘船來的,許多中國商人從中國輾轉而來南洋,也是乘船來的。百年前沒有汽車和火車,華人遠道做生意也都乘船。就從這一層,華人對三寶太監倍感親切。華人看到了三寶公廟供奉的高三公尺,寬三公尺的數噸重的「寶船」的大鐵錨,肅然起敬的心情油然而生。如果西方學者至今還不相信鄭和船隊中的「寶船」的尺寸,請到三寶壟市的三寶公廟看一看「寶船」的大鐵錨。

三寶太監鄭和的功績已深深地刻在印尼華人的心裡,源遠流長,代代相傳。在當今祖籍國國運昌隆,經濟騰飛的年代裡,規模盛大的紀念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對我們海外赤子來說,有說不盡的豪情,欣慰和榮光。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於印尼三寶壟尊賢闊

(附註)今年公元二○○五年八月一日至七日,三寶壟將舉行鄭和下南洋六百週年紀念,由中爪哇省長H.Mardiyanto主持。

圖片說明:三保洞前景。
三保洞內神殿,善男信女常來膜拜祈福。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