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11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11期
一九六七年以前印尼華僑教育盛況
作者:邱炫煜

 海外華僑分布於五洲四海,簍路藍縷,以啟山林,為了因應在各地生存與發展之需要,為了 教育下一代,也為了延續中華文化,莫不重視教育活動。華僑教育最初的形式與傳統中國社會相似,是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開始出現個人或合資在會館、商號、祠堂、住家延聘墊師以教育子弟,亦即所謂的私書塾,後來陸續發展出義學(也稱義塾)、書院,乃至新式學校。

今日見諸記載辦學最早的華僑教育出現在印尼,而且設立華僑學校的管理機構、開展華僑教 育的研究也是最早的。印尼的華僑學校在十七世紀末到一九六七年全面封閉以前,曾經遍布於千島之國的各重要華人社區,有小學、中學、職業學校和英文學校等,足可與星馬華校的發展歷史相互媲美。近年來印尼華文教育發展重新受到重視,筆者樂觀地期盼印尼僑教能夠早日復甦,有關於近年來印尼華文教育發展的觀察,下回另撰專文探討。本文僅先就一九六七年前印尼華僑教育的盛況,約略分為三個時期來回顧印尼僑教發展的歷史脈絡。

一、荷印時期華人義學的興起

關於華僑教育的起源,許多僑教論著與海外華人研究學者,都把十七世紀末荷印巴達維亞華僑創辦的「明誠書院」做為華僑教育的開端。目前確以一六九0年巴達維亞華僑甲必丹郭郡觀開辦醫院,附設有義學「明誠書院」為最早,《開吧歷代史記》有建病厝,立義學,額日『明誠書院』的記載,雖然這所書院沒能維持下去,但已具拔得頭籌的指標性。

又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歷史記載,一七二九年東印度公司曾提供一間房舍,交由巴達維亞 的養濟院開辦義學,其經費則由管理華僑的官員公署「公館」負擔,此亦荷印殖民地政府最早設立華僑學校管理機構的記載。

一七七五年巴達維亞華僑雷蘭珍倡議興辦「明誠書院」和「江南書院」,一七八七年又辦「明德書院」等早期華僑教育機構。荷印時期的華僑私塾、義學、書院與清代中國的情況近似,教學內容大致相同,即漢語識字教學和倫理道德教育,還有一些自然常識教育,只是課文多寡及深淺有別而已。三字經、千宇文、四書、尺牘和珠算都是教學科目,後者為了滿足華僑通信和商業需要而設.帶有應用學科性質。教師從中國聘請,不少落第舉人、秀才等南來應聘,教學方法重誦讀課文、識字書算為主,沒有學制、考試和升學等制度,直到十九世紀末。

二、二十世紀初至二次大戰前新式學校的發達

十九世紀夫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鴉片戰爭失利後.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激發士人學洋務、倡維新的潮流,後來甚至發動革命,結束了滿清王朝的統治。在挽救危亡的時代思潮下,教育改革是其中重要的方向,當時「廢科舉、興學堂」呼聲四起,先後興辦了軍事、工礦、通譯、普通、師範等各式學堂,逐步實行新式教育,同時也影響了海外華社的教育方針,開始創辦新式學堂。第一所華僑新式學校「大同學校」於一八九七年花日本橫濱開辦;南洋地區的新式學校,則以巴達維亞(今雅加達)中華會館創辦的「中華學校」(一九0一年)為最早,按著有馬來亞檳城中華學校(一九0四年)、泰國的新民學堂(一九0八年)先後創立。

一九0一年中華會館創辦的中華學校,開設中文、算術、地理、體操、修身等課程,推崇孔子及其思想。同年,中華會館另外商得英文雅魯書院創辦人的同意,將其轉由中華會館接辦,另設雅魯書院。此後,印尼華僑學校在爪哇島和其他各島陸續開辦起來。一九0六年印尼華僑成立中華總會,做為荷印僑團和華僑學校的中心組織,一九0七年改名為爪哇學務總會,在學務總會的推動下,中爪哇的僑團、僑教工作者組織「南僑教育研究會」,出版《教育周刊》;泗水華僑學校教職工也成立了「教職工聯合會」,出版《兒童與教育》等刊物。學務總會對於印尼的華僑學校承擔了督導檢查、聯絡交流的作用,舉辦過華僑學校學生成績展覽會,交流各校辦學經驗等活動。

一九0六年十一月,清朝政府派錢恂(新文化運動健將錢玄同的兄長)到南洋考察華僑教育時,曾經從爪哇拍電報給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端方,說大約有三十名華僑學生想回國念書,當
時端方立即表示贊同,隨後上奏朝廷,在南京設立暨南學堂(暨南大學的前身)迎接回國升學的僑生。一九0七年二月底,第一批華僑學生二十一人抵達南京,暨南學堂成為國內第一所為培植海外華僑子弟而設的學校。到了一九0九年時,暨南學堂有學生一六七人,來自爪哇的就有七千多人,足見清末爪哇地區僑教的成效頗佳。由於印尼華僑辦學熱情高,又在中國政府派員勸學影響下,華僑學校遍布各島,還出現了一些規模不小的學校,諸如蘇門答臘巨港中華學校、棉蘭蘇東中學、勿里洞丹絨斑瀾中華中學、西里伯斯望加錫中華中學等。辛亥革命後,又興起另一波熱潮,一九一九年全印尼華僑學校三五0所,一九二六年增至三一三所,學生二萬一千多人。到了一九四一年,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攻打荷印前夕,據僑教部門的統計,全印尼華僑學校共有五0二所,學生約有六萬五千人之多。

總而言之,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影響極大的名校就是在這個時期建校的。此外,

還出現了女子學校、師範學校、職業學校,以適應蓬勃發展的華僑社會各方面的人才需求,此誠印尼華僑教育的第一個興盛時期。

三、二次大戰後至印尼建國前期華僑學校的盛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華校被迫停辦,戰後印尼人民開展民族獨立運動,許多印尼學校未能及時復辦,而華僑不但克服萬難,努力恢復了原有的華校,而且在印尼學校未恢復的地方,辦起了華文學校,不少印尼子女都到華校學習,這是第二個興盛時期的來臨,一九五七年,華校由戰前的五百所猛增至一六六七所,有學生四十五萬人。這可說是印尼華僑華文教育全盛時期,只可惜好景不長。

一九五0年印尼全國統一後,政府先後頒布了《外僑學校監督條例》(一九五二年)、《外僑私立學校監督條例》(一九五七年),加緊對華僑學校的監督、限制,甚至取締。條例規定不同國籍學生分校上課,在當時華校的四十五萬名學生中,約有二十五萬名是選擇印尼籍的華裔公民子弟,華僑學校因此大受影響,華僑學校從小學三年級起,印尼文列為必修課,每週四節;五年級開始直到中學,要學習印尼史地;不許教授中國歷史、地理和文化課,每週只能安排上幾節華文課;不准從中國進口教材,華文教科書必須經印尼教育部審定;華校校長和教師必須是印尼籍人,華文教師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印尼語文水平,並經教育部考核通過;華僑學校禁止任何違反印尼安全的政治活動。後又規定華校應集中在指定的城市開辦,不得招收印尼籍華人子女,不准開辦高等學校,到了一九五八至一九六0年間印尼當局更大規模地取締、封閉了一大批華僑學校。

一九六五年發生了「九.三十事件」後,政府於一九六六年四月下令關閉全國六二九所華文
中小學,以迄一九六七年每況愈下,華僑教育全面走向衰落。以後雖一度同意華人辦「特種民族學校」,每日可上兩節華文課,但在一九七四年三月又下令全數封閉。

回顧這一段印尼華僑教育發展史,可能會令人有不勝噓稀之嘆!然而重溫四十年以前曾經走
過的光榮歷史,旨在勉勵我輩重新調整,迎向嶄新的未來!華僑一向具有重視教育的傳統,沉寂了四十年的印尼華教,在國內經濟前景看好,政治相對穩定之下,華僑經濟實力增強,海峽兩岸政治穩定、經濟發達,帶動一股全球性的中文學習熱潮,有鑑於印尼僑教的基礎雄厚,預期可能很快地又成為這個世紀海外華文教育的新重鎮。

尋友啟事
溫華生先生(原居JAKAKTA後移居新加坡)尋找好友JAKARTA劉富文(兄)、劉富康(弟)
年約七十歲,若有故舊好友,如其下落者,請電本會Tel:(02)29231525

略 談 基 金
--- 黃表翔 ---

 際此微利時代,過去依靠利息收入之個人或團體,都深受衝激,因而不少人投入股市。可惜國內股市基本面欠佳,除一些經營不善而倒閉者外,更有存心不良之徒,使用卑鄙手段、官商勾結、內線交易、掏空資產、五鬼搬運等惡劣方式,幾百億幾千億盡入私囊,遠走高飛。經常聽到的「水餃股」、「地雷股」,就是這些不法奸商之傑作。投資者百人中,想以股票賺錢來替代利息者一半以上,不但達不到目的,甚且血本無歸。本人也曾在股票及基金市場混過一、二十年之時光付出了些(學費),買到了點經驗,發現基金雖沒有股票之高收益,但也沒有股票之高風險。幾十年來也少聽有「水餃基金」、「地雷基金」之雅號,其間雖有消滅基金,那也只是合併方式,對投資者垃末造成傷害,沒記錯的話,十多年前曾發生過新加坡霸菱事件,但最終也由集團承擔並未太大影響投資人權益。

據目前咕計國內外基金約有千種以上,到去年底國人持有海外基金總數已突破台幣一兆三千
多億元,這些基金皆由國際集團龐大之專業經理人、經濟學家、研究人員等組成之團隊所掌控。

當然基金也有優劣之分,但總比個人在茫茫股海中摸索來得輕鬆。選擇基金方面,先評估個人之承擔能力,再決定投入:(一)急跑沖刺之積極型基金、.二.慢走平衡之穩健型基金、(三)散步養老之保守型基金三大類。再分全球基金、區域基金、單一國家基金。再細分:股票基金、不動產基金、基金基金、債券基金、○動債基金、保本型高收息基金等之現仍在不斷創新開發
中。

過往本人之經驗,平均年收入比定存高約五至十倍以上。但不保證未來須看全球經濟走向及
個人選擇基金之目光而定。本人略談基金之愚見,只供鄉親友好之參考。並祈先進高手多多指教,後學日後能有些許班門弄斧之空間,感恩!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