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11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11期
印尼可能再爆金融危機
作者:鄺耀章

  不久前數位「經濟復甦小組」裡的經濟專家提出金融危機可能再次威脅印尼的時候,似乎未有很多人留意該問題。直到財政部長斯利.穆麗雅妮出席在日本京都召開的亞洲開發銀行年會,回國時無意中透露可能會再發生金融危機的訊息後,金融危機再次成為媒體討論與人民關心的熱門話題。其實在這之前,已數次被提起,但末獲得大眾的關注。

財政部長斯利.穆麗雅妮未透露該訊息之前,聯合國亞太經濟與社會委員會(ESCAP)、全球中央銀行、前美國中央銀行儲備聯盟部主任阿蘭(Alan Greenspan)都曾提過,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受害國,很可能再次遭遇第二次的金融危機。

聯合國透過亞太經濟與社會委員會(ESCAP)直指印尼可能會再次面對金融危機,財長斯利只不過是傳達了亞洲財政部長們在亞洲開發銀行年會裡討論的訊息。

10年前泰國首先爆發金融危機、按著是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尼、最後韓國。但復甦最慢的國家卻是我國,我國至今仍未完全自金融危機中復甦。

1997年的金融危機至今已經10年,現在經濟專家們又看到1997年發生金融危機前的徵兆,大量的短期熱錢流入亞洲數個國家,這些熱錢除了將引起通貨膨脹之外,也將造成泡沫經濟,一旦這些熱錢撤離時,將引發第二次金融危機。

熱錢流入的徵兆,可從進入股市的資金大增、綜合指數飆升,盾值大幅上升可以看出。這情況就如2006年12月份發生在泰國及2007年2片發主在中國的情況一樣。

目前在全球流通的短期資金,估計多達1.3兆美元、這些熱錢由「保值基金」控制,及以投機賺錢為目的,因為經濟成長及安全的因素,這些熱錢選擇在三個地區活動,即美洲、歐洲與亞洲。

除了保值基金的熱錢在活動,一些個別從日本金融市場以廉價利息獲得資金的游資,也投機到亞洲金融市場,這筆資金約有3390億美元。而13兆美元的「保值基金」其中有1300億美元在亞洲活動,包括印尼在內,因印尼擁有脆弱的金融市場,及美元與盾幣利息的巨大差額,吸引了大筆的游資湧入印尼市場,印尼中央銀行公佈的資料顯示,已進入印尼的游資達140多億美元,其中投資到國家債券(SUN)的約有58億美元、投資到央銀有價證券的約有50億美元.而投資到投市的約有56億美元。

在自由經濟制度下.這些流資隨時有被抽走的可能,這是自由經濟制度的缺點,倘若這些資金被抽走,不發生大的金融危機,也將引起小的金融危機,然而這樣的預測也考驗印尼政府,如何預防及阻止金融危機再度發生,挑戰印尼政府不再重蹈覆轍。當1997年泰國發生金融危機時,我國政府、經濟專家、國際金融機構、甚至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認為泰國的金融危機不會影響我國金融。實際上,不到幾夭時間,泰國金融危機就如瘟疫一樣傳遍全亞洲。

在我國的金融危機,最後發展成多元危機包括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政治危機,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最後引致改朝換代,至今我國仍未從經濟危機中完全復元。

我國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能力抵抗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中央銀行與主管財經方面部長表示,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遠比1997年強,無論在宏觀經濟、金融、財經、銀行等各方面都比1997午時強,另外也有了區域合作防止金融危機的機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一個國家將發生金融危機,若在以下數方面極脆弱。即外匯短缺、匯率不穩定、國家預算赤字不斷擴大、外債增加、政府債務佔國民總收入比率過大、外債佔政府債務的比率過大、到期債務過多,企業獲利率太小、銀行資本率太小、銀行呆帳率太大、通貨膨脹太大等因素。

我國經濟統籌部長、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總裁都表示我國的宏觀經濟非常穩健,外匯存底有509億美元,即使所有游資140多億現在撤走,政府也應付得來。雖然如此,以上情況只不過是紙上談兵,事實上尚有許多與宏觀經濟無關的隱形的因素可能會出現,如國人對政府失去信心,大量國內資金往外流,在自由經濟制度下,政府亦無法控制流出的資金。

政府只能做出一些防範的工作,儘量將股市資金轉往實業部門發展,減少一旦發生游資流失時所造成的衝擊。總之政府應該從以往的經驗中吸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

1997年與2007年的基本經濟情況有極大的不同,1997年我國的外匯存底到200億美元

2007年的外匯存底超過500億美元,1997年的貿易額出超52億美元,2007年的貿易入超96億美元。故原則上2007年我國的經濟情況比1997午時強許多。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