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11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11期
漫遊中原故都 (下)
作者:朱娉興

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官辦佛寺,被譽為中國佛教的「祖庭」、「釋源」、「中國第一古剎」。始建於東漢永平十年,重建於金大定十五年,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而今我們參觀的是於明朝嘉靖年間所翻修的。

白馬寺之名是源於白馬歇經的故事,東漢明帝派大臣去天竺求佛法,他們與印度攝摩騰及竺法蘭兩位高僧從印度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回到洛陽,次年漢明帝下令在洛陽城西雍門外御道北修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駛經之功而將此僧院取名為「白馬寺」。

白馬寺為一長方形院落,山門是牌坊式建築,門前左右兩側各立一匹宋代石雕馬。由山門進去,沿中軸線其建築依序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清涼臺毗盧閣,兩側還有輔助建築。寺內還腫了不少牡丹花,供人欣賞,讓我們開了眼界,親眼目睹那被譽為國色天香、洛陽市花牡丹的風采,因為天氣熱有些花已經開始凋謝。

遊罷白馬寺,我們先到下榻的旅館牡丹城大酒店,放好行李後,就坐車逛了一下市區,再去真不同飯店品嚐洛陽一絕「水席宴」。在感覺上洛陽比開封市大且繁榮,但又不及鄭州市。
所謂水席宴,是一種宮廷宴席,自唐朝流行起來的,其菜餚工精緻典雅,整個宴席下來共有
二十四道菜,係四道小件,十六道中件,以  及四道大件。我向餐廳服務生要來一份菜  名:即牡丹燕菜、西辣魚片、料子鳳翔、油  炒八寶飯、洛陽熬貨、奶湯純吊子、酸湯焦  作丸、蜜汁人參果、洛陽肉片、膾四件、水  汆丸子、米酒滿江紅、條子扣肉、洛陽酥  肉、洛陽海參以及園滿如意湯等。其中牡丹  燕菜,其實是把蘿蔔曬過九次,以及蒸過九  次後再煮出來的一種菜餚,為唐朝女皇武則  天所喜愛的一道菜。

4月25日天氣晴,今天是旅遊的最後一天,我們的行程是去龍門石窟、關林、國色牡丹園、天井窯洞以及買土產。由於龍門石窟的幅她恨大,故一早就先去龍門石窟參觀。

龍門石窟位於洛水之北,是中國三大佛教石刻藝術之一(三大佛教石窟:即龍門石窟、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山河壯麗,景色宜人,為洛陽八景之冠。這裡青山對峙,使水中流,猶如一座天然門關,故稱為「伊闕」,後來才改稱龍門。石窟就密佈在伊水兩岸長達一公里的崖壁上,東西兩山現有石窟2354個,造像近十一萬尊,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七千餘座。石窟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築、書法、音樂、服飾、醫藥等方面的珍貴史料,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並已於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名錄。

石窟的開鑿始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歷經東魏、西魏、北齊、惰、唐及北宋等朝代,大規模營造長達四百餘年之久。其中由北魏刻鑿的約佔30%,唐代約佔60%,其他各朝代則佔10%。可惜多數已遭毀,沒有一尊佛像是完整的,碑刻題記亦然。

伊水之東為香山,西是龍門山。在香山有一座香山寺,唐朝著名的大文學家香山居士白居易生前喜愛洛陽,過世後即葬於香山。政府為發展旅遊業,在此建了一些古色古香的房屋,販售古玩,但因古玩無貨源,現已改為批發市場,俗稱叫早村。

我們是參觀西山的龍門石窟,在入口處有一座橫跨東西兩岸的龍門大橋,現已不使用了。由於參觀的人越來越多,故將參觀的道路拓寬成之前約兩倍大。石窟的雕像師傅是世襲的,代代相傳在此雕像,刻石時是用繩索吊著身子工作,甚為辛苦。北魏時期所雕刻的佛像比較瘦,唐朝時所雕的佛像比較胖。石窟的代表性洞窟有:潛溪寺、賓陽三洞、摩崖三佛、萬佛洞、蓮花洞、奉先手(祭祀先人之寺)、古陽洞、黃南公窟、大萬五佛洞、高平郡王洞和看經手等。而我們只參觀前面的六個洞,就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

其中開鑿最早的是古陽洞,內容甚為豐富。最富麗堂皇的是賓陽三洞。規模最大且藝術最精美的是奉先手,亦為石窟中最具代表性及觀賞性的石窟,其主佛盧舍那佛是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高17.14公尺,其中頭的部分就有4公尺,耳長1.9公尺,形象莊嚴、雄偉、睿智、慈祥。盧舍那是焚語的音譯,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按佛經的說法,盧舍那是佛的報身像,表現佛的智慧。是於唐朝武則天時期模仿武則天的面貌所雕鑿的,被譽為「東方雅典娜」。故形象似女性,豐盈秀目,身披通肩式架裟,髮髻為螺形狀,頭稍低,作俯視態,嘴角微翹,似呈微笑狀,無論在什麼光線下,總呈現出寧靜、含蓄而又神秘的微笑。其目光與禮佛者仰視的目光交匯於一條線上,令人畏而不懼,可敬可親。左側侍立迦葉,右側侍立阿難,再兩側侍立三菩薩,南、北兩壁各雕一天王、一力士,北側保存較好。蓮花洞是以所雕刻在頂上的懸掛蓮花而取名,摩崖三佛之佛像是半成品,是因當時有戰事而被迫停工,之後市未予繼續完成。

石窟的雕鑿工程實在很偉大,古代人在有限的工具和條件之下,那種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
而又把刻工藝術做到盡善盡美,淋漓盡致,非常人所能做得到的,實為可敬可佩,亦為世界雕塑藝術的奇爬葩,無怪乎能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午飯後我們先去參觀關林,這裡是埋葬三國時代蜀國名將關羽首級的地方,亦稱為關帝廟。於明朝萬層二十年開始興建廟宇、種植怕樹;於清朝乾隆年間擴建的。這是中國惟一的塚、廟、林三祀合一的古蹟,亦為品級最高的「武聖陵寢」。當年東吳的呂蒙將關公的馬絆倒。致使關公跌下馬,呂蒙把關公的頭砍下來,獻給魏國的曹操,曹操甚受關公,並以諸侯之禮遇將之厚葬於洛場,而關公的身體則葬於湖南當陽,衣冠塚在四川.魂歸故里山西運城。
這一個明清建築群,是由大門、儀門、拜殿、大毀、二殿及三殿所組成。大門兩旁寫著:「忠義」和「仁勇」。在拜殿前是石獅甬道,大殿內供關公坐像,金面、鳳眼、臥蠶眉、頭戴帝王冠,而手執七星牌,表示對劉備的忠心,永遠向劉備稱臣,關塚高十餘公尺,墓前有乾隆三十年親筆書寫的碑:「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聖武帝林」。另外在廟內還設有古代藝術館,分為「石刻藝術陳列室,與「墓志陳列室」。

千百年東關二一直破人視為忠義的化身,他對劉備的忠誠是舉世無雙,在儀門前的左邊牆上有一幅關公畫的竹子,其竹葉是一首詩日:「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這一幅畫是關公當年向曹操辭官時所作,他將這幅畫和官服、官印一齊掛在大門口,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處,維續效忠劉備。

從關材出來就去國色牡丹園賞牡丹,這是洛陽的最大一座牡丹園,亦為國家牡丹基地,園中
約有二十萬株牡丹,其花期較市區內的晚一些,品種甚多。

牡丹是中國的國花,也是洛陽的市花,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之譽,亦被視為「和平、幸福、富貴」的象徵。牡丹又分為中原、江南、西北及西南四大種群,以中原品種最多,栽培最久。中原種群又以洛陽牡丹為最。宋朝的大文豪歐陽修詩日:「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是由於洛陽的氣候溫和,土壤深厚,雨量適中,是栽培牡丹的天然條件。洛陽的牡丹始盛於唐朝,女皇武則天於東都洛陽建臨芳殿,殿前種植牡丹千餘株,從此洛陽牡丹名冠天下。現在於每年4月15日到25日都會舉辦牡丹花會,吸引不少國內外人士前來一睹洛陽牡丹的風采,有道是:「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我們一進牡丹園就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五顏六色的牡丹,百粉紅色、淺紅色、深紅色、紫紅色、紅黑色、白色、淺綠色、淺紫色、深紫色、鵝黃色、黃色、橘色等等,都是複瓣大朵的花,真是賞心悅目,美不勝收。導遊給我們兩個小時的時間自由欣賞,牡丹園的範圍很大,以人行陸橋為界,分成左右兩個部分,我們幾個人從左邊的花園開始看,他們是以顏色分類一區區的種植,旁邊立有牌子寫上花名,如紅雪蓮、豆綠脂、曰暮、珊瑚太等等,因為太多了未曾將之一一記下。有些已經凋謝了,顏色越淺的越新鮮,顏色越深的越調的早,我們有幸除了黑牡丹以外全都看到了,我們的行程算是拿捏得當。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沒有走到橋的右邊區域,問去過的人說那邊的花都已謝了。

從牡丹園出來,我們又去離牡丹園不遠處的地下天井窯洞參觀,窯洞是豫西人的一種特殊居住所在,這種房子是蓋在地下,把地挖開約一層樓深,挖出一個四方形的天井,然後在其四周圍挖鑿,做成一間問的房間,沒有樑柱,牆壁和頂就是原來的士,不再加工,沒有粉刷,每一間都有窗口,但沒有窗框,不裝門而是用布簾,那一間問的房間,可以當作睡房、儲藏室、廚房等等用途,還做了台階通到地面。天井就是家人活動之處,可以當作客廳、飯廳、休息、乘涼、打麻將、小孩子遊戲等等。據說由於豫西人比較貧窮,做這種房子的花費比較少,而且冬暖夏涼。

現在的豫西人多半的經濟情況已改善,大多數人已在地面上蓋房子,不再住窯洞了。我們去參觀的這一戶人家都已搬到新蓋的房子,窯洞裡只住了一位老太太,牠是因為已經習慣住窯洞,不願意搬到地面上的房屋,每天牠的兒媳會送飯來給她吃,過得很陝愜意。我們去時她好高興,桌子上擺了些花生、糖果、罐裝飲料等招待我們,廚房門口還有一桌人正在打麻將。

就這樣結束了今天的行程,坐車回鄭州去,在鄭州市的一家「家樂福」買土產。晚上品嚐鄭州火鍋風味餐,火鍋有兩種口味,一種是辣的,另一種不辣,我們這一桌選不辣的那一種,吃法跟臺灣的差不多,不過店裡的服務生會在客人面前表演甩麵條,甩好後就給我們下鍋。飯後就回到旅館裡好好的整理行李,準備第二天早上坐早班飛機回臺灣。

4月26日上午六點匆匆吃過早餐,就提著行李上車開往飛機場,我們是乘上午九點鐘的飛機,按照正常的車速,走高速公路大約一個小時可以到達機場。然而真不巧這一天早上路上有霧,高速公路暫時封閉不能走,車輛又多,無法回頭,所有車輛都停在要上高速公路的車道,大家的心裡都很急,深怕趕不上飛機,不知如何是好。忽然聽到有警車嗚嗚的聲響,然後就看到有好幾部黑色轎車開過來,開我們車的師傅好聰明,就跟在他們的後面走,好不容易開到高速公路口,交通公安原本不讓我們的車輛開過去,要等霧散後才可以走,我們的全陪李小姐就告訴公安我們是要趕時間搭飛機,他們才讓我們通過,到機場時時間剛好,順利的辦好手續上飛機。結束了中原古都之旅,滿載著溫故而知新的地理、歷史文化回到臺灣,古云:「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讓我親身體驗到了。

參考資料:真宗勇主編,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走進河南」、各景點說明書、地陪全陪的介紹。    (全文完)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