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14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14期
婚姻大事
作者:朱聖檀

          大約公元兩千多年前,周朝的第二代君王周武王時代,周武王的四弟周公輔佐主政,周武王是文王長子,公當時就制定了千古以來中國人一直都遵守著的法律,是一種禮法,世人稱之為「周公之禮」。其內容包括很廣泛:君臣、父子、師生、朋友等等。後世之孔老之道,其實是遵從周禮之規範。因隨時代的變遷,「周禮」有所改變,但是變化最少的是「夫妻」關係,而且也制訂的最為完善。其「夫妻」關係,因此結婚典禮被稱之為「周公之禮」,大凡夫婦之間所有之事,事無大小都稱為「周公之禮」。

        說到婚禮,按照中華民國民法親屬篇第幾章節,有明文規定。結婚是成年男女,在當事人雙方之意願下,有兩人以上的證人,所舉行的婚禮,不論其形式如何都可生效。談到結婚的形式,在中國,婚禮是林林種種,其實歸納起來都是大同小異,只因地區不同,物產不一樣,資源不同,有的因為方言有所不同,再加上時代的不同,有那麼些個不同因此產生了一些變異。

        說到「迎親」吧!現代人因為科學發達,出入以車代步,所以用汽車迎親,新郎在伴郎以及一些親友之陪同下,乘坐禮車或車隊前往迎親。以前人都是媒婆手上提著禮盒,帶領著穿著新郎禮服騎著馬的新郎官與花轎以及其迎親團隊吹吹打打,浩浩蕩蕩的,前往迎親。不論多遠,翻山越嶺都要走去,如中途必須食宿的,都得要事先安排好,遇到必須走水路的,連花轎也上了船。

        從前迎親的時候,媒婆手中的禮盒,是以前人出門攜帶的食盒,裝點心用的。這些食盒內涵大有講究:最早時多半是以竹子或籐片做的,最少有一層是有格子的,所以我們客家人稱之為「籮格」。婚禮用的至少三層,最上層是四格或中央有一圓格,變成五隔。裡面放了代表「早生貴子」的紅棗、花生、桂圓和瓜子。中央放著代表鳳凰」的鳳梨乾,臺灣話諧音是「旺來」(旺夫命之意)。第二層裡放著的代表「百子千孫」的無數的零錢;最下層是迎親時放著代表聘金的九元或九分錢(如果女方收聘金,則早在前一天以前巳收了)。送嫁時裡面則放著「嫁妝」(像徵性的少數的金銀珠寶乎飾等,大部份由新娘親自攜帶)。如果有四層的,第三層是「山珍海味,香菇鮑魚滯子金針木耳等,及「五穀」米麥和各種豆子。有五層的話,第四層是糕點紅龜的「長命百歲」綠豆糕「節節升高」、年糕「年年昇高」,開口笑 「笑口常開」,甚至於「發糕」,發達,等等。

        現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美國,買不到這種禮盒,所以用好看的籃子來代替,一應之物裝成一袋袋放進去(因為只有一層),也有用兩個籃子的。東南亞一帶,因出產椰子.所以也用了椰子(也子)」:(做壽也用了椰子)。也有人加一瓶或兩瓶紅酒,意思是 「久如意」。也有人加了代表「甜甜蜜蜜」的「巧」克力。如果沒有媒婆,則由陪同迎親的人提著。有些地方的風俗,新郎還帶著「明爐金豬」,以及其他食品,同時迎親人和女方家長以及其至親好友,一起先用一點餐點,再帶走新娘。

        現代人尤其是在美國或是在臺灣,如果男女雙方天隔一方,則以婚後的新家作為新房,以此地為中心,方便新郎來迎親。禮堂也儘量設在新房鄰近的地方,也不一定是男方家長的家(小家庭了),以經濟時間與金錢為原則,也不必勞命奔波:女方在結婚禮堂鄰近地區的親友家,或另租一室作為女家。但是如果地點適當的話,為了家長的面子,也為了表示孝順父母,出發地點儘量選在新郎的父母家。

        現代的婚姻,少數人在某些場合裡相互認識對方,由友誼發展成戀愛,再相互攜手進入禮堂的,所以「媒婆」或介紹人從缺,也有人委請一人或兩人充當男女雙方的介紹人,當然盡量請雙方都認識的為佳。

        新郎到了女方出門之家門口,因為有蘇小妹三難秦觀這個新郎的(閉門推出窗前月)故事流傳,也有了難新郎這一招了。不過伴隨的「迎親」人員可以充當「蘇東波」,題目由陪嫁人(伴娘或是其他人),即使伴娘是新郎的親妹妹:也要參與,不能倖免。題目大部份是應景的「買路錢」,這個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只是新郎這邊應該想到,一般都是只要兩分錢或兩元(雙雙對對),或是九分或九元(長長久久)或者是十分或十元。十全十美,也有要四元九分(雙雙對對、長長久久!)。或是四十九分(元),表示「雙雙對對、十全十美、長長久久」。這些都要事先準備好,用紅包包著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開口「漫天要價」,男方可以「就地還錢」,雙方可以討價還價,譬如女方開口要兩分錢.新郎可以回說:「不行,新娘是無價之寶,我一定要出多一點。」但是有時也可能出意外,要看出題人懂不懂得出難題而無傷大雅,這些是為了增加婚禮的光彩,多一點熱鬧的氣氛、情趣和這對新人日後的回憶,所以絕對不能放水或漏題。

        新娘出門時,也有些規矩,各地不一。一些新娘在轎中要手裡拿著一個蘋果,表示「平安出嫁」,或是帶者鎖麟囊,代表「貴子」的「麒麟」出嫁,大概是由「鎖麟囊」這個故事演變來的吧!落轎後,開轎門(簾)時,有些地方新郎要先腳踢轎框(下馬威乎),進大門時,有些人需要媒婆背進門,新娘雙足不可著地,這代表(七仙女下凡塵嗎? )如果以「沖喜」為目的的婚姻,則新娘進家門時要跨「火盆」以「除霉引吉」(這與新娘何干? )進洞房時,有些人還需新郎或兩人一起在門口踩破雞蛋才進洞房(這未免太誇張了吧! )

        在洞房裡除了新人床以外,有一個臺子,其上點燃著一對高大紅燭,一定要能燒到天亮後自然熄滅的「紅燭高燒」。臺前有一桌子,桌子上擺著代表「早生貴子」的四樣東西,紅棗的「早」、花生的 「生」,龍眼(桂圓)的 「貴」,瓜子的「子」。然後有一小酒壺及兩個酒杯,新郎帶新娘進入洞房後,有些新郎隨即回到前堂應酬,敬酒謝來賓。新娘則枯坐在床沿,還餓著肚子苦苦地等待著新郎酒醉醺醺的回來掀頭蓋。因行禮後新娘蓋著頭蓋,不能吃東西.所以新娘在出嫁離家門以前一定要先吃飽,但是不能喝大多水份,不方便如廁。掀頭蓋時,要由媒婆將秤杆交到新郎手中,用來掀頭蓋。此時媒婆就會唸她專用的吉祥語:「稱」(秤)心如意,新娘美如玉,那怕是新娘很「醜」,然後媒婆斟那兩杯酒,請新人喝合巹(交杯)酒,媒婆就離開了,以後再也沒有她的事了。然後……春宵一刻值千金!

        古時候,大戶人家都有門第之見,所以婚姻雙方必須以「門當戶對」為先決條件,不過有少數男方,則是男人中意,家長同意就可以,男女雙方在極少機會下見面而「一見鍾情」。也有某些原因迫使男方降格求親的,最常見為有子病重(危),需要「沖喜」,身有殘疾、癡獃或老而無子。女方降格求親的,最常見為女兒芳容失色,而家財萬貫:或者是家長老來膝下荒涼,想要招贅入閣,以延續香煙。凡此種種,此時此刻,就要看媒婆這個角色如何施展其「三寸不爛之舌」了。

        小男生和小女生,小時候可以和其親戚朋友年幼之子女玩在一起:小時的玩伴就稱之為「青梅竹馬」。在大家庭小時的玩伴,絕大多數是親兄弟姐妹或是堂兄弟姐妹,是「想當然耳」的,這些人絕對不會是以後結婚的對象,所以不會以「青梅竹馬」來形容,只有表兄弟姐妹或是父親之好友之子女,才會用這樣的形容詞。

        現代的新娘,一大早由她母親和伴娘以及陪嫁的人伴隨著,先到美容院去化妝,伴娘也要請化妝師化妝,因為結婚典禮時是不看「名花有主」的新娘,而要看「伴娘」。在中國一般都是要未婚女子才能當伴娘,因此常常伴娘是下一位新娘。妝化好後回新娘家換新娘禮服,等待新郎坐著花(禮)車來迎親。以前人因為沒有美容院和專業的美容師.所以要在頭一天傍晚由富貴雙全的婦女(親友,至少必須是丈夫健在,有兒子且家境寬裕之婦女來替準新娘梳妝(化妝)一梳梳到尾(底)二梳夫妻齊眉,三梳子孫滿堂,………,)稱之為梳頭。有一句話「隔夜梳頭靠壁眠」。就是這個寫照。

        現代的新娘禮服,一般的共有三套:一是婚紗的,包括頭紗。正式結婚典禮時穿的,典禮後,在喜筵時新娘在出場的時候:新娘另換一套再出場:第三道菜後新娘再回新娘房換第三套衣服,並且到每一桌向親友來賓敬酒致謝。以前的新娘禮服只是一套,看起來很笨重的蟒袍鳳冠,加上一塊紅絲帕(巾)作為蓋頭。

         以前新郎要在吉時出發,到了女方家則先拜見準岳父母及其家人,而後新郎新娘同時向女方家長辭行,以及敬茶,拜別娘家,等待吉時領著新娘。到了男家先在大門口等候吉時,新郎才領著新娘進入禮堂,因為是大家庭,所以中堂作為禮堂,之後立即拜堂(結婚典禮)。拜堂時新郎和新娘雙手分別執著一紅布條之一端,紅布條中央有紅布做的繡球花,先是「一拜天地」,「再拜高堂」,然後「夫妻交拜」,「送人洞房」,然後就是新郎掀新娘的頭蓋,喝交杯酒,最後雙雙就準備休息。全家人都興奮了一天,忙了一天,也累了一天,所以全家人都各自去休息。洞房花燭夜和金榜提名時,這兩件事大家都拿來相提並論!

        現代的新郎接到了新娘後,先讓新娘由伴娘在禮堂裡的新娘房裡休息。到了行禮吉時,親友們早已先行就位了,然後證婚人就位,介紹人就位,(美式婚禮從缺),雙方家長除了新娘之父就位(新娘之母由其長子或其他男性至親好友陪同就位)新郎在伴郎前導下慢步進入禮堂,在禮臺前站立著,新娘在伴娘以及花童之前導下,由女方家長(父親或其代表)陪同隨著音樂慢慢步入婚禮臺前,此時新郎官已在臺前等待著,由女方家長將新娘交到新郎之手上,女方家長隨即就位,只有工作人員,以及攝影人員在走來走去忙碌著。

        行禮如儀後,這個「儀」,不外乎是先由證婚人講幾句勉勵和祝福話,之後照章問新人一些千篇一律很重要也有必要的話:「新……你願意嗎?」雙方「我願意」了以後,然後雙方交換信物戒子,亦即雙方櫃互替對方在左手無名指上戴戒指,新郎掀頭紗,同時也在結婚證書上簽名蓋章(次序可能有不同)證婚人,介紹人以及雙方家長事先都已先簽名蓋章,證婚人立即宣佈雙方正式成為夫妻。最後這對新人先謝證婚人一鞠躬,再謝主婚人(雙方家長)一鞠躬,謝介紹人一鞠躬,然後夫妻交拜,再謝來賓一鞠躬,「禮成」,最後新娘就被新郎帶走了。
在美國(按基督教儀式)典禮臺上只有證婚人,雙方家長以及其他有關人等則坐在觀禮席上依次而坐,其他人以及賓客也依次就位。按中式規炬:證婚人,主婚人,介紹人,一字排開站立在臺上,新郎新娘曲伴郎伴娘陪同站立在臺下中央。而且證婚人致祝福詞後,則由男方家長致謝詞及祝福詞,有些還請特別來賓致詞。

        在結婚典禮以後,就是未婚女性們所期待的時刻,既害羞又想要,所以新娘必須想盡方法,順理成章的將新娘捧花(交)到羞人答答的幸運者手中,因為大家都相信,抽得新娘捧花之未婚女性,將成為下一位新娘。所以只有未婚女性才有資格參加搶新娘捧花之行列,此時未婚女性之母以及其至親好友都會將她們推到搶花之人群之中,已婚女性如果參與,未免………太那個了吧!

(未完待續……………………………………)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