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06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06期
孔子說
作者:李金昌

  (一) 概說

自古知識都掌握在貴族手裡,一般百姓無法得到傳授。春秋時代,周王室已經控制不了諸侯的互相兼併,八百分封的諸侯,已變得所剩無幾。當時齊、秦、楚、晉、宋,所謂的五霸,還有未破滅的鄭、魯、衛、蔡、宋…幾個小國。那些被滅亡的諸侯後代,徒有知識,沒有謀生能力,那時知識是尊貴的,老百姓都很想知、想學。這些沒落貴族,變拿它來謀生了。
在眾多的教育家中,孔子的傳授、最能深入淺出,使得師生都能相悅以解,並且孔子也很有系統的教學生各種學識,當時的所謂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別的老師得學生受教不容易,孔子則有弟子三千,肯深入學習且有漂亮的成續約有七十二人。也因為孔子及其他學者的努力教導,所以進入戰國時代時,民間的平民百姓得以做官,治理國家,所謂﹁布衣卿相﹂的局面於是形成。重視教育,好讀書的華夏子弟,一代一代,人才輩出,所以孔子後一千多年,宋朝學者讚歎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二)童年至弱冠

孔子生於東周春秋末期的魯國(約西元前五五一 ~ 四七九)。因為他母親生他前到尼丘山濤求,所以名叫丘,字仲尼。三歲時,他的父親叔梁紇過世,母親顏微在帶他離開故鄉,到郝城曲阜謀生。魯國是周公對地,周禮是周公所頌訂,所以在郝城大概經常有禮儀的演習!幼小的孔子看多了,也就跟著學了起來,五六歲便懂擺組豆禮器,和小朋友演練過癮!
由於周禮完備保留在魯國,所以南方吳國公子季扎到北方參觀,特別來魯考察。在孔子未弱冠前,又有子產的以仁治鄭國,尊重民意,不毀鄉校。又晉國韓宣子來魯國看魯國圖書館藏書,
說:「周禮盡在魯矣!」這些事情都發生在孔子十五歲以前,孔子是有志氣的人,雖然他家庭辛苦,童年就接受各種折磨,卻成為他成長以後,從事教育,面對大部分自民間辛苦人來受教的學生,表現他無隔閡的勞動工作,讓那些人吃驚:「怎麼老師對粗重的苦作也懂!」十五歲以後,孔子便立志要在學業上不斷自我提升。


十八歲,他學識已漸受注意。此時他也身高手長、(高一九六公分),號稱「長人」。十九歲結婚,次年孔鯉出生!他也當上了管倉庫的小吏,按著又當管牛羊牧畜的小官,他已進入弱冠之年了。公餘的他用功學習,且關心世事。像子產為鄭國一向晉國爭取減少貢賦成功,孔子稱許。郯子朝魯,孔子請教官制。鄭國因火災而有祭天之議,子產說:「天道遠、人道邇《近》」反對。便是孔子重視人道而罕說天道的根本。孔子又與當代名琴師學琴,能聽音而知深意,他的努力學習並請教能人,所以不到三十歲已經是飽學之士,並且已有學生慕名來學了。


(三)而立至不惑

貴族擁有的知識,隨著時代的轉變,以及沒落貴族謀生的需要! 加上社會上民間經濟的繁榮發展,知識文化也逐漸流入民間,平民也懂得收集經書、典籍,孔子便是其中的皎皎者。孔子對經書,不只看得懂、說得通、也懂得活用在生活中,孔子既通禮、樂、射、御、書、數,能知又能行。所以他也就開始招攬學生,教化平民。之前已有人這麼做,祇是沒有孔子的大量,擁有三千弟子,成才知名的不可勝數。這些人除了孟懿子,南宮敬叔等少數幾個貴族外,多數是平民,有些還是父子黨:如曾點、曾參父子;顏路、顏回父子等。


孔子收學生大概在他學樂之後,三十歲左右的時期,他覺得牠的學識理論,能融會通達,自信可以自立。此時好問的子路,酒脫的曾點等人,進入孔子門下。齊景公與晏嬰來魯國,便曾向孔子詢問秦穆公故事,孔子也並不因學識已得世人注目而滿足。三十四歲時入周郝,觀文物,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收穫不少。


不久魯國有三桓(季孫、孟孫、叔孫)抗拒魯昭公。昭公兵敗,出走齊國。孔子也來齊國,在那裡和齊國太師欣賞大舜傳下的音樂﹁韶﹂、高倓得蟀品嘗美味的味蕾也失去知覺了。齊景公本就很欣賞他,要用他來改革齊國政治,齊的臣民很有意見,還有人揚言要害他,孔子知道後,即刻回國。當時魯國亂,.吳國也亂,吳公子光刺殺吳王僚自立,是為吳王闔閣:晉國魏獻子原本周賢能執政,後鑄了刑鼎,刻上刑書條例,內容破壞了等級制度,孔子知道晉國將不行了。吳不久亡於越;而晉也遭三個強大夫瓜分,即韓、趙、魏。


四十歲後,孔子是禮學名家已遠近知名,邾隱公派人來請教帆冠禮。孔子也常帶弟子戶外教學,民間有更多慕名而來的,陽虎(貨)本是魯國李桓子家臣,以前很不喜孔子,這時也來巴結,
要孔子出來做官。陽虎是什麼人呢?孔子早已看出,不是什麼好人,要孔子出仕,當然是拿孔子來做幫兇,孔子不肯,寧可自我進修詩、書、禮、樂。他曾經憤然的說:「如果由不義而取得富貴,對我來說,有如天空浮雲!」


(四)天命之年  夾谷之會

孔子自說:「五十歲以後,對自然事物的演進變化的規律,知所掌握。」他拒絕陽虎是對的。這一年,魯國國政被陽虎弄得更悔慘,他計畫殺季氏、廢三桓;進一步由他來控制魯國上下:這被孔子不屑的人物,出道很早,一直在侍奉季氏,孔子十七八歲時便見識他的厲害。如今孔子五十歲,他也應有六十七十歲之間罷:他勸孔子出仕的名言:「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光陰過得很快、歲月是不等你的!》佽是勉勵孔子,恐怕也有自夼的成分啦。


季氏在陽虎出生後,知道憑自己和眼前的一些人,要繼續掌魯國政權,是有困難的,於是引進孔子擔任首都市長《中都宰》,一年就表現得很出色!接著任職司空《建設主管》、司寇(司法大臣)。魯國官制:司寇要由有名望的貴族來擔任,所以孔子做到這個位階,等於是卿大夫了。由於牠的優秀表現,國家的政策,外交也就獲得參預。在他任司寇的這一年(魯定公十年,西元前五百年)齊國和魯國有「夾谷之會」,等於是兩國和平會議。緣於陽虎事敗逃亡到齊,唆使齊出兵攻魯,因魯有堅強的防守及反擊力,沒有成功。於是有這一年的會談。那個時代國際會議很重視禮儀,孔子是禮學大家,卻不是貴族,他的被任用是突破傳統的。


孔子對這次的會談,文事、武備都作相當的準備。因著他充分準備,嚴密的設防,齊國要以禮儀不合,要威脅魯君,其而想挾持魯君作人質,都被孔子一一化解。齊國大臣原以為孔子之禮而無勇,派來夷鼓課劫魯君,一定成功。結果是魯君安然歸去。齊君敬畏孔子,定立盟約,還將侵占的土地鄆讙龜陰還給魯國謝罪。

─墮三都
  

夾谷之會後,孔子仍為魯大司寇,政治很上軌道,人民也很稱讚他。孔子也舉子路做季氏宰,算是魯國最平靜、治安最好,最安定的時候。但當時的大社會,各諸侯國的豪族、家臣隨時都想奪權。魯國在陽虎之亂後,又百侯犯、南荊之亂。執政三垣能控制魯君,卻無法澆息家院中的火災,真是一籌莫展阿!


孔子適時提出「墮三都計畫」。(毀三家的城域),孔子做這件事應是有相當的理論基礎,才能取得三家的合作。那就是極力的宣導真正安定長久之策,是在於部署的忠於職責。城牆再高,護城河再深、寬,防守的官員、士卒不忠,隨時都會淪陷。這是各家所以管不住想做亂的家臣的原因。於是在魯定公十二年(西元前四九八年),叔氏自拆城堡:拆李氏城堡時,公山弗擾襲魯都,孔子召集軍將反擊,公山敗逃國外,季氏城損;拆孟氏城時,孟氏家臣認為此城 (郕城)不能拆。拆了齊國很輕易可襲曲阜(郝城)北門,而孟氏一家也很危險。孟氏因此反對。魯定公曾率兵攻擊,城堅不能陷,所以就撤走了。


「墮三都」不成,卻引起國際的注意。齊國的豪強家族首先起疑;魯國貴族也覺得孔子執政下去,終將對他們不利。季氏原本信任孔子,讓他協助魯定公執政,如今的確幫了大忙:陽虎、公出都是季氏心患,被除掉了。外交也有出色的成就,此時應該不需要孔子了。
孔子是何許人?!已看出季氏居心,只是兩年來轟轟烈烈的表現,因他的辭職離去而歸於零,是很不忍心的。但是他終於依依不捨(『遲』,吾行也!)的離去父母之國,周遊列國去了。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