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08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08期
二度移民
作者:李青雲

那是很多年以前的往事了,當我還在做著玩具生意的時候。有一天和一位美國客戶閒聊,聊著聊著,不知怎麼話題就轉到了年老退休後的生涯規劃。他說,他計劃退休後要移民到澳洲去,他認為澳洲是老年人的天堂。那時候,因為自己還正是日正當中奮發向前奔跑的壯年期,這時候就想到退休恐怕還言之過早,即便有這樣的籌思設想,真到了退休的時候,是不是有這樣的條件和能力來實現這樣的夢想都還是個問題。所以當時也只當作是閒聊而已,沒有太往心裡去。再說,在那個年頭,生活在臺灣的人,滿腦子您的就是:去!去!去!去美國,美國是當時臺灣人們夢寐以求的移民天堂。沒想到這位美國老兄卻標新立異的反其道而行,莫不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歲月匆匆,一晃又過了十年,一九八九年當我把工廠遷移到了泰國。泰國的華人雖然眾多,一切的生活模式,風俗習慣和東南亞的星馬、印尼等地區的生態環境大同小異,在這裡除了做生意賺錢還差強人意以外,說到居住的品質,決不是一個退休後可以頤養天年的理想好
地方,與其在泰國還不如在印尼。其實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一向是安土重遷,一動不如一靜。當初之所以由印尼去了臺灣,並不是有移民落地生根的打算,很多時候一個人一生的際遇,宿命的想法是前生早已注定了,決不是人力可以左右得了的。

想當初,一九五七年我們響應政府號召回臺升學的熱潮而來到臺灣,原本的打算是畢業以後就返回僑居地。而且政府鼓勵僑生來臺升學的宗旨也是要為海外僑社培植專業人材,所以一經學成後即送回僑居地去為僑社服務,並沒有要我們定居臺灣。老實說,那個年頭的臺灣情勢,不但政局動盪,風雨飄搖,人民的生活條件更是非常貧困艱難,市容簡陋,市面蕭條,百孔千瘡,大街小巷,放眼望去都是倉惶逃難來臺的大陸同胞臨時搭建的違章建築,那時正是臺灣上下處於「克難」的時期。作為一個學生,除了一心向學,努力用功外,對於衣食住行人生的四大要素也不會過分要求,反正畢業後就束裝賦歸,正真的人生都還沒有起步,哪兒會想到選擇老年退休後的去處,即便有人有這樣的設想,當時兵慌馬亂的台灣遠離唯恐不及,怎麼可能作為定居的落腳地?

四十多年以後的臺灣,經過全國軍民上下一心,團結奮鬥,厲精圖治,加工出口業蓬勃發展,十大建設相繼完成,臺灣經濟已然起飛,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人民擺脫貧困的日子,過著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生活,並贏得世人羨慕的目光。當年因為臺灣在國際上沒有地位,弱國無外交,印尼和臺灣的關係也一直處在低迷愛昧的氛圍中,當年來臺升學的許多印尼僑生,大學四年畢業以後,並不能照著原定計劃返回僑居地去服務,命運之神就這樣把我留了下來, 形勢所逼,從此我也就成了臺灣的居民,這就是我第一次的移民。

畢業後,既然不能回到僑居地,只得作落地生根的打算,積極工作謀生,爾後組織家庭,結婚生子,庸庸碌碌,眨眼之間,在臺灣居住前後已超過四十個年頭。滄海桑田,這四十年之中,臺灣因為要擺脫貧窮,所以拼全力謀求經濟的發展,積極改善人民的生活,一時忽略了生態的平衡,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河川、空氣嚴重污染。地小人稠的臺灣,雖然實施了人口控制的「兩個恰恰好」的節育計劃,依然趕不上人口出生率的速度,人口指數已由當初來臺時的數百萬人突破兩千萬人的大關,居住品質也隨之日趨惡化。此外,或許因為過慣了近年來小康安逸的日子,生活水平提高了,尤其是國民教育的普及,人民知識水平大幅提升之餘,便開始熱衷於政治的參與,希望政府解除戒嚴,實施各項公民選舉,還政於民,實行西方自由民主制度,這原本是現代世界各國的政治潮流趨向,無可厚非。

(未完待續)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