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尼茶協會主席Insyaf Malik稱,受生產力低落之影響,印尼製茶產業難以穩定發展,即使最近幾年茶價格已經提高,茶農仍難維持茶園之順利經營。
印尼全國茶園每公頃平均產量只有1.4公噸,雖然其中國營之茶園每公頃平均產量已達2.3公噸,但私有茶園每公頃產量僅為1公噸,相對於非洲肯亞每公頃茶葉產量2.3公噸,仍顯偏低。
印尼農民私有之茶園僅佔全國茶園42%,而肯亞則幾乎100%由農民所有,主要係因肯亞有良好之茶農協會。印尼茶農無法長期維持茶園有效生產,故無法達到收支平衡。
因為生產力低,茶農之收入亦低,導致茶農無力購買肥料,因此,造成生產力低落之惡性循環,印尼茶協會必須設法改善此一情況。依照標準,每公頃種植茶樹數目必須達到8,000株以上,印尼國營茶園甚至達到12,000株,但印尼私有茶園每公頃所種植之茶樹由原先8,000株降為4,000株左右,因茶數減少,農民需更換樹苗重新種植,方能提高產量。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政府需參考橡膠、棕櫚油和可可等作法,提供農民資金補助,估計全國約有40,000公頃需改善,如每公頃補助2,000萬印尼盾(約為2,200美元),政府約需提供8,000億印尼盾(約為8,800萬美元)之資金。
茶樹生產期達100年,不像棕櫚油樹,只有25年,印尼目前約有50%以上國營茶園係1971年接受世界銀行之資金補助所種植的。
印尼部分地區私有茶園生產力較高,例如在Danau Kembar、Solok Regency、West Sumatera之私有茶園,其生產力可達1.7公噸,此外茶園經營屬勞力密集產業,每公頃約需2名人力,成本亦高。
國際茶價日趨上漲
2005年全球紅茶平均出口價格每公斤1.05美元,2006年漲至1.349美元,至2007年續漲至1.4363美元。根據國際茶委員會(International Tea Committee)所發表之資料,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全球茶產量達186萬公噸,較上年同期之178萬公噸成長4.5%,主要係因印度產量自90萬7,000公噸成長至95萬3,000公噸及肯亞從29萬4,000公噸成長至37萬公噸。
以替代能源來降低生產成本
茶生產成本結構以工資為主,佔總成本60%,工資包括採茶成本、運輸成本、加工成本及其他等。此外,烘乾3公斤茶葉需柴油約1公斤,且柴油價格已由每公升3,000印尼盾(約0.33美元)調漲至6,000印尼盾(約0.66美元),因此,在北蘇門達臘、西蘇門達臘及西爪哇之紅茶業者已開始使用替代能源,以棕櫚樹表皮和樹幹取代柴油,可節省許多能源成本。
印尼茶在全球與國內市場之地位
茶為印尼一重要出口產業,2005年出口值達1億1,000萬美元,創造32萬個就業機會,據統計,印尼茶葉產量佔全世界第4位,僅次於印度、中國大陸及斯里蘭卡,如就出口量而言,印尼佔全世界第5位,僅次於中國大陸、印度、斯里蘭卡及肯亞,並以歐洲(佔33.04%)及俄羅斯(17.7%)為主要出口市場。
根據Jakarta Post一項報導,印尼萬隆Rancabali地區一55歲茶婦,過去多年來均在其私有茶園工作,因缺乏技術,故產量極低,每公頃年產量僅約700公斤,遠低於使用適當種植技術之茶公司1.8公噸之平均年產量,難以維生。然而自2000年起,渠獲得當地Chakra茶公司之協助,取得茶苗及生產技術,並獲得約100萬印尼盾(約110美元)購買肥料之資金,目前每公頃產量已提高至介於3,000公斤和3,500公斤間。
Chakra公司給予茶農技術與管理協助,並提供貸款協助茶農行銷。Chakra公司已成功行銷紅茶、綠茶與日本茶,並以綠茶為該公司主要出口產品,每年出口綠茶5,476公噸,占印尼全國綠茶總出口之57%。
印尼茶葉生產大部分集中於西爪哇,約佔全國總產量之71%,而種植面積約佔74%。印尼茶葉生產主要為社區茶園(community tea plantations),占全國總生產面積之53%,其次為私人茶園公司,佔25%,政府茶園占22%。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