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世界留台校友會聯誼總會紀念特刊-第五屆代表大會2008年紀念特刊-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第五屆代表大會2008年紀念特刊
不歸化越南返台念道南 細說國立道南中學緣由
作者:鄺少真

前言

一九六六年越南吳延琰政權逕行頒佈國籍法,引起越南華僑青年強烈反彈,華僑青少年紛紛在我駐西貢領事館前示威,要求政府保護華僑的中華民國國籍,引發後來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專案小組,接運不願入越南國籍的華僑青少年來台升學,對於中學程度僑生,後來特別設立專門中學--國立道南中學,本文摘錄「行政院越南專案小組聯合辦事處」所編印「越南僑生歸國紀略」的官方紀錄,供作說明當年政府關愛重視越南僑生之用心良苦。
 
壹、行政院越南專案小組之由來及其任務

一九五六年八月廿三日,越南政府1947年越南吳廷琰政府頒布越化案,除了規定十餘行業不准華人經營外,又公佈修改國籍法第十六條,規定在越南出生的中國人,法律一律成為越南人,並追溯既往。此一命令公佈後,引起僑胞極度不安,紛紛請求政府交涉。我政府除向越南政府交涉外,並於同年十二月間成立越南專案小組,由行政院令派政務委員黃季隆、內政部長王德溥、財政部長徐柏園、外交部長葉公超、教育部長張其昀、交通部長袁守謙、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鄭彥棻、行政院新聞局長沈錡等為委員,並指定外交部長葉公超為召集人,嗣為配合協助接運起見,於四十六年六月六日改由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鄭彥棻負責召集。歷經根據各方所得資料和僑胞意見,權衡輕重,配合當時外交情勢,決定交涉方針,著令我駐越公使館積極進行交涉。並為應付當時嚴重局勢,貫徹自由選擇國籍原則,即決定協助不願入越籍而志願返國之越生僑胞來臺及決定協助僑胞歸國原則如下:

一、此次接運回臺之僑胞,其在兵役年齡內者,應依照我國戡亂時期歸國僑民服役辦法第三條之規定,自到達臺灣之日起,一年內暫不予征集、召集,滿一年後,仍應依照兵役法服役。

二、歸僑中原係在越南各級學校求學者,由政府協助其繼續求學,惟各生須具有在學證件、成績單,以便分發適當學校,所有在臺求學費用,仍應由各生家庭負責,家境清寒而學行優良者,由政府酌予獎助學金待遇。

三、搭乘政府所派接運回臺之輪船者,一律免費。(為顧及海上安全與迅速接運,經七月十一日行政院令決定改用飛機接運。)

四、接運歸國僑胞抵臺後,由政府供給膳宿一個月滿期以後,應自行覓居就業謀生,政府儘可能予以輔助。

五、回臺次序儘量以十五歲以上在學青年先運,以免擔誤學業。

六、自七月初起開始分批繼續接運。
我駐越公使館於四十六年五月間,即開始辦理回國登記。當時登記人數達四萬餘人,我政府以回國僑胞人數眾多,駐越公使館人力有限,於七月初,特派僑務委員會幫辦陳繼修、黃馮明、及方國柱等三員專程飛赴西貢協助公使館辦理接運僑胞回國事宜。陳、黃、方三員於十月間以任務告一段落,先後返臺。
 
貳、行政院越南專案小組聯合辦事處之成立

越南專案小組為使統一指揮,執行接運工作,乃決定成立行政院越南專案小組聯合辦事處(以下簡稱聯合辦事處),專司其事,於四十六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立,假臺北市南京西路廿六號二樓(僑務委員會最早舊址),即日開始辦公。其組織依照規定,應設立交通、安全、就學、接待、衛生、就業、扶助、營建、財務、總務等十組。惟當時為適應實際需要,先成立交通、安全、就學、接待、衛生、財務、總務等七組,其餘就業、扶助、營建等三組暫緩成立,如有涉及各該組工作範圍者,由有關單位兼辦之。為使與新聞界有所聯繫,特設置新聞專員一人,專責辦理。各組人員,除由有關各部會局調用外,並僱用臨時人員協助。
聯合辦事處總幹事一職,由僑務委員會調派常務委員余超英(名詩人余光中令尊翁)兼任。其下分設副總幹事三至五人,調財政部參事陳少書、教育部督學謝福楨、內政部社會司幫辦余蒸雲、外交部亞東司幫辦凌楚珣等分任。並由謝福楨兼任就學組組長,陳少書兼任財務組組長,教育部督學吳健松為接待組組長,臺灣省衛生處處長顏春輝為衛生組組長。四十六年九月間改調臺北市衛生院院長王洛為衛生組組長,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處長劉醒吾為安全組組長,交通部航政司幫辦王鶴為交通組組長,僑務委員處長戴永昌為總務組組長,行政院新聞局專員郝亦塵為新聞專員,並請審計部調派科長王敦善為聯合辦事處常駐審計。
 
參、交通工具之調派

一、接運:
政府鑒於由海路接運護航難,為顧及接運歸僑安全,將船運改為飛機接運,即與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幾經商洽,始於四十六年七月卅日由該局局長賴遜岩代表政府與民航空運公司法定代理人葛蘭第,在臺北簽訂接僑專機空運合約,經雙方同意將辦理越生僑胞歸國所需一切空運事宜,委由民航空運公司辦理,預定於八月底將已由越南政府發給回鄉證者一、八五○人,全部接運來臺。

二、陸上運輸:
接運僑生應用之客車,及運貨卡車,由聯合辦事處分向省公路局及鐵路臺北貨運服務所洽辦承運,每當僑生將抵達松山機場前,聯合辦事處即與承運機構聯絡,分別派遣車輛,由該處交通作適當之調度,每五十人左右,即派客車及運送行李卡車各一輛,以資分別運送,由松山機場至北投復再送至各臨時接待處所,所需陸上運輸交通工具,客車,與卡車之運輸費用,亦經商定依公定價格以下價目計算,並協議承運行李,自接運後至交付時止,如有中途遺失或短少,由承運人負責照價賠償,各承運機構對所載之僑生與行李,沿途照料密切,與保管之安全,確已負起了最大的責任。
 
肆、接待與安置

一、僑生回國後一般之接待工作:
僑生到達經安置住宿後,聯合辦事處即按照人數多少,分別派定輔導人員,與僑生共同生活,負責解決各項疑難問題及接待工作,並會同政工幹部學校,充實康樂活動器材,如球類、棋盤、放映電影、晚會等為他們課餘有益之康樂活動,並添蓋男女浴室,而他們頗多戲水於游泳池中。

僑生來臺後,因隨身攜帶越幣,一時無法兌換,為應付僑生臨時緊急使用,聯合辦事處特撥款一部,作為僑生們零用,每人暫先借給新臺幣五十元,並為便利僑生,特別商請臺灣銀行定時派員至僑生們住宿處所,以優惠匯率兌換新臺幣,免使他們個別兌換之麻煩,一面由接待人員分頭代各僑生購備國際郵簡,以及書信必需用品,給他們寄發家信,並對患病同學,照護治療,各僑生均稱便利。

僑生張昭、陳偉材、潘祖儉、陳源泰、溫伯勳(編按:後投考空軍官校,畢業後擔任戰鬥噴射機駕駛員,並赴新加坡協訓該國空軍)、馮良、陳裕豐、黃忠、施天放、莫成銳、譚寶珠、文耀漢、梁瓊珍、杜澤潤、簡耀邦、譚麟芳、陳新士、麥秀文、張亨通、唐貴德、麥健生、賴忠存、饒通、潘蘇、黃炳漢、馮忠傑、盧志賢、盧玉卿、梁甫、陳盛良、鄧廣耀等三十一人,於八月間,先後由貢接運來臺,他們各攜帶腳踏車一輛,當抵達松山機場時,因未及辦理報關手續,致未能及時提取,該項車輛既為他們就學時不可或缺之自用物品,同時亦無販賣圖利情事,為優遇僑生,一律予以免稅放行。

二、印發「越生僑胞回國須知」:
聯合辦事處為指導越生僑胞辦理有關回國各種手續,特訂印「越生僑胞回國須知」一種,計四千份,於四十六年七月卅一日託政府派遣專機攜送西貢我駐越公使館轉發各僑胞參考,並在越刊登各華文報紙,廣事宣傳,俾回國之越生僑胞,有所依據。
 
貳、僑生分發情形

四批歸國僑生共為五三二人,他們嚮往祖國,心懷讀書之熱情而遠道來臺求學,祖國同胞莫不表示歡迎與贊許。他們的分發標準,係根據其既往在僑居地就學經過,及其學歷程度、成績單、填具來臺升學調查表與志願而分發。其已在越南修畢高中程度者,分發大專學校,中學方面:志願入職業學校,或其他普通中學者,均依其志願予以分發,並在臺北市附近之蘆洲鄉專為收容中等僑生建立國立道南中學一所,該批男女僑生,在蘆洲新校舍工程建築未竣工前,於四十六年九月初暫借臺灣省訓練團(現今大直國中校址)課室上課二個月,復於同年十一月三日全體乘火車專車改遷中壢暫假法商學院舊址上課。後以蘆洲新校舍全部落成,於四十七年二月十日搬入蘆洲新校舍,該校為一現代化建築物,鋼筋水泥,教室寬敞,光線充足,寢室寬大,圖書室娛樂室等等,無一不齊備,僉認為合想的求學場所,另有小學生十二人,亦經予以分發,臺北女子師範附小一人,新竹師範附小一人,臺灣省立北投育幼院十人,該批僑生除王萬武一人就聘於僑光攝影社、已結婚之王嬌蕙及因故不能入學者一人(共三人)外,餘均分別依其志願分發入學,計大專學校方面一一二人,中學方面四○五人,小學方面十二人,就業及其他共三人。而性別以男性為多,佔總數七一%強,女性僅佔二九%弱;僑生籍貫,屬於廣東省者為最大多數,次為福建、至隸屬浙江、山東、湖南、湖北籍者,亦有少數。

整批僑生來臺之分發情形,已如上述,對於個別來臺者,既因越南國籍法案發生而申請回國者,我政府根據既定方針,一視同仁,自當同樣處理,予以協助。

四十六年八月間,接運工作,因故停頓,使部份回國升學僑生,未能繼續接運來臺,望眼將穿,更因其他種種之影響,使之不能如期回國就讀,惶惶不可終日,竟不避任何艱險,脫離僑居地,另闢路線來臺者,不乏其人,他們個別自費來臺後,經分別予以安置就學,俾使好學者,得免向隅,對今後來臺之僑生,仍循正常手續辦理。

僑生們遠離家庭,眷念心情未嘗稍解,他們初來寶島,對於在校內有關學業之進修與德性之陶冶,固有賴于良師益友之薰陶,而平日課餘藏修遊息,必需仰仗熱心人士為之輔導,使其獲得家庭般之溫暖,為使諸生均能普遍獲得照顧起見,對他們之輔導工作,曾向向社會各界人士洽商協助。
 
參、講習與臨時上課經過

一、在政工幹校講習概況:

回溯七月廿八日第一次自費包機載來僑生四十九人,當他們下機後,即由接待人員陪往北投安頓,自第二天起,各有關機關,與中華民國各界維護越南華僑國籍後援會等社會團體,分別派員前往政工幹校慰問,遠道歸來的僑生,都感覺無限慰藉,八月二日我政府派出專機五架,由西貢載運僑生二四五人回臺,當晚八時五十五分起至九時五十五分止,各專機分別先後降機場,他們在機場接受各界熱烈歡迎與慰問後,搭乘專車至北投休息並由聯合辦事處分派幹員多人,常駐該處輔導。該兩批僑生共為二九四人,因係初到臺灣,為使其明瞭臺灣一般情況起見,於同月四日開始舉行講習,講習典禮,於同日上午八時舉行,教育部、救國團、僑務委員會政工幹校等單位,均派代表參加,由教育部僑民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該班班主任蔣建白主持,並致詞僑生們冒盡千辛萬苦,回國升學,至表歡迎,並希望他們在講習期中,認真學習,以了解和認識祖國生活,及各方面進步情形,教育部次長高信,曾代表張其昀部長致詞,勉勵僑生努力求學,典禮於九時十五分完成,僑生們即開始接受為期一週的講習,其講習課程方面,分為愛國教育、臺灣現狀,以及臺灣生活與升學指導,國內外大勢、國父革命史,與 總統言論,同時著重課外活動,與各種晚會,並請國內專家與社會名流,分別擔任講解,僑生至感興趣,獲益甚大,第一期講習,於八月十一日完畢,分別送往臨時接待處所,男生寄住臺灣大學,女生寄住師範大學,予以妥當安置,並由國立華僑三中學籌備處主任負責照料。

第二期講習,於第一期講習結束後,繼續開始,參加對象為八月三日自費包機一架來臺之越生僑生卅五人,暨八月十一日第二次政府專機四架回國越生僑生二○三人,共為二三八人,仍在北投舉行講習,講習期間,原為一星期,為配合第三次政府專機接運來臺日期,故將原計劃講習日期酌予縮短為五天,講習課程,雖稍有變更,而有關升學指導,填寫各種表格與生活健康等,仍依照原計劃進行,講習於同月十六日期滿結束分送臺大、師大、及部份男生送往臺北師範學校安置,繼續予以接待。

二、越生僑生省訓團借地上課概況:
越生僑生五百三十二人自返國至參加講習完畢後,分別寄住於臺大、師大、北師等校臨時接待所,以學期開始,各校相繼上課,除分發大專小學及其他中學就讀外,尚有僑生四百餘人,亦待開學,當時因成立之國立三華僑中學校舍及設備,尚在籌建中,一時未能完成,政府為顧及遠道回國各生之學業,以及安定其生活,乃商借省訓團,先行上課二個月,成立越南僑生班,由僑中籌備主任石劍生任班主任,於九月三日開始,將一般概況及教育方針,作詳盡的說明,如環境之認識,編班與分級,以及分配床位,與餐廳教室的坐次,頒發貸用物,和書籍課本文具等,五日即正式開始上課,共分六班(初一至高三)所有課程與普通中學相同,因此,僑生們從短期的散漫生活中,進入了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有規律的階段,而且他們守紀律,愛名譽,與殷勤求學的精神,均甚良好,生活日趨安定和適意。

四十六年雙十國慶日,全體師生由團備遊覽專車,集體赴烏來遊玩,在那裡,欣賞自然美景,及山地歌舞,觀瀑布,聽鳥聲,乘台車,選土產,樂也融融,中午在該鄉國民學校廣場野餐後,表演歌舞等助興,歸途中,順道遊碧潭,青山綠水,景物宜人,僑生們徘徊吊橋上,蕩漾碧水中,均陶醉在這自然的風景裡,至夕陽西墜,在萬分的歡樂中,整隊返校,是日國慶晚會,由各班級同學,自行表演各項精彩的歌舞,熱烈慶祝。在國軍裝備展覽期中,全體僑生分別參觀陸、海、空、勤,三軍各部門的展出,對壯大進步中的國軍,及現代化優良的新裝備,有了深切的認識與瞭解。十月三十日,舉行歡送晚會中,僑生們充分流露了難捨難分深厚的感情,完全表現了師生間純潔的友愛。十一月三日晨餐後遷往中壢時,該團教育長潘振球先生率教職員陪同僑生專車送至臺北火車站,車前話別,囑咐叮嚀,僑生們感動得有熱淚盈眶者,有揮手歡呼者,且謂在離開僑居地西貢與堤岸和父母分別時,沒有這種感人的場面,大家真是依依不捨的留戀著。此無他,我們要將祖國的熱情,來溫暖這班初履國門遊子創傷的心情,使他們切實體會到祖國無時無刻不在為他們著想,以期達到海內外同胞的心靈結合在一起,因此僑生們雖在功課繁忙中,與規律的生活裡,均能感覺輕鬆愉快。

在日常生活方面,分編為四個隊,第一至三隊為男生,第四隊為女生,各隊的區分隊長,都由同學們互選充任,由班級導師分別負責各項指導,在生活上儘量做到使他們有如在家裡一樣的舒適,所以在精神上,師生間真做到了親密如家人,在膳食方面,每月由政府供給伙食費新台幣一百八十元,每日的伙食不但求量的豐富,還要求質的精美,而且以營養充足為原則。因此,由同學們組織了伙食委員會,負責伙食的調配,自己管帳,自己採辦監廚。完全順應同學們的願望,每週有兩次水果,一次綠豆湯,一次涼茶,每逢會餐加菜,由高年級的女同學下廚親手調製,所以吃來頗能適合口味和需要,尤其使僑生十分滿意的就是每日,有充分的熱水和冷水,供其沖涼(並為女生添設小浴室),在生活瑣碎方面,小到大便紙、針、線、及掛衣服的釘子等日用品,隨時都予以供應,連男女的晒衣場,都分別添設,所有貸用之被單、枕套等,每兩週免費代洗一次,連理髮及零用費,每月由團發給二十元供其使用,這些,我們雖不能使僑生們過優美富裕的生活,不過僅表示整個祖國同胞一顆愛護僑生的赤忱而已,天真活潑的孩子們,都異口同聲的感到非常的滿意和舒適。

三、中壢上課略記:

中壢係桃園縣屬之一大鎮,位居臺省交通樞紐,亦為桃縣之工商業中心,市區熱鬧異常,商店學校林立。越南回國升學僑生因借地上課限期已滿,蘆洲校舍又未完成,政府為使此輩僑生,不致荒廢學業,因而洽商法商學院當局,暫借該院中壢分院(編按:現為新明國中校舍)繼續上課,惟該分院久未使用,且設備欠週,即改建男女生宿舍、廚房、教室等等,大事修葺與添置設備,四十六年十一月三日遷入該院上課,當該批僑生於是日中午由臺北到達中壢時,該鎮各機關、學校、團體代表以及地方人士咸集車站,列隊歡迎,民眾歡呼,僑生到處受人歡迎,祖國同胞對愛護僑生之心情,可見一斑。自到達該院後,學業方面,仍照原定課程,分班上課,所有教員亦莫不諄諄教導,親切愛護如子弟,使僑生們得有家庭般之溫暖。生活方面,因該鎮接近農村,出產品產量豐富,價格低廉,僑生們所需日常用品,都能廉價購買使用,即使伙食方面,每日所需之蔬菜,都採直接標購方式行之,較諸市面購買,更為便宜,其節餘之款,用作購買富有營養食物,予以佐餐,食米方面,亦一律改食蓬萊上等白米,伙食大有改善,營養自必增加,生活得非常愉快。直至本年二月十日蘆洲校舍完工時,始行遷入新校舍,僑生們分乘專車離開中壢時,中壢各界人士與各機關、學校、團體、代表多人,也都前來歡送與僑生道別,當該批僑生由國立道南中學校長羅德馨女士率領,自中壢到達蘆洲時,沿途各商店及住戶,大放鞭炮熱烈歡迎,蘆洲地方各界人士千餘人前往迎接並以茶會款待。
 
肆、成立三僑中及創建蘆洲新校舍經過

一、三僑成立經過:

「政府為儘量容納僑生,俾莘莘學子,得免向隅,當越生僑生抵臺時,乃籌備成立國立華僑高級中學、國立華僑初級中學、國立華僑女子中學三所,並派石劍生、續琨、羅德馨,分任高中、初中、女中籌備處主任,配合接待工作,於該批僑生參加講習後,送由各該校負責管理,因建築新校舍,尚屬有待。先洽借其他教室,宿舍上課,旋以接運工作停頓,為適應當前需要,乃於本年元月一日將原有三僑中籌備處合併為國立道南中學。改派原華僑女子中學籌備處主任羅德馨為校長,於二月十日蘆洲新校舍建築竣工時,全部由中壢遷入現校舍繼續上課。

二、創建蘆洲校舍:

政府為使越南歸國僑生,獲得更優美環境,與讀書處所,當接運開始,即著手創建新校,幾經選擇與往返洽商,始擇定鄰近臺北市之臺北縣蘆洲鄉為校址(編按:空中大學現址),該鄉地處觀音山下,由臺北乘公路局車,僅需十五分鐘,便可到達,交通便利,景物宜人,環境幽雅,實在是一個最合理想的讀書所在,教育部長張其昀親自蒞鄉勘查,並經有關負責人與當地人士商議結果,計購地五.○○八、八甲折一四、六九六坪,即由教育部建築研究所設計,並負責辦理,鳩工興建,歷時四月方建成鋼筋水泥現代化的完整校舍兩大幢,建坪佔二千坪,配以園林校園,壯麗堂皇,為國內中學所不多見者,全校現有教室及學生宿舍,各十二大間,校室寬敞,光線充足,可容納學生七二○人,辦公室、交誼廳、醫務室、圖書室、實驗室、康樂室及導師寢室浴室、盥洗室、廚房,均符合現代設備,男女廁所則全部抽水裝置,為求食水符合衛生標準,建築電動水塔一座,每日供應水量約三百公噸,足敷全校應用,建築費達新臺幣八百餘萬元之鉅,前項校舍,業於四十七年元月底完成。該校編制及班級計為校長一人、處主任三人(專任教員兼)、專任組長三人,兼任組長六人(專任教員及軍訓教員兼)、專任教員二十五人(導師由專任教員兼任)、會計主任一人,人事管理員一人,校醫一人,護士一人,生活指導員二人,幹事五人,技士一人,共四十一員。現有學生三七二人(包括個別來臺者),計男生二九○人,女生八十二人,共分八班。高初中各四班,其中初二、高一各兩班,均為男女混合上課。

該校為教育僑生而設,面積廣闊,校舍宏偉,具有發展的先天條件,建設以來,不獨教育部暨僑務委員會各級長官,備極關懷,時常蒞臨視導,而立法院教育、僑政、財政委貝會立法委員諸公,亦曾蒞止,他如美國新聞處,暨合眾社等,先後向師生作錄音及個別訪問,更以地方人士,如臺北縣縣長、臺北縣省、縣議員、中國國民黨臺北縣各級黨部,青年反共救國團支隊部、縣警察局、所等協助尤多,蘆洲鄉鄉長、村鄰長、國民學校校長,農會理事長、總幹事、民眾服務站理事長,與地方士紳,除經常照顧外,並曾於四十七年春節(曆農元旦)邀全校學生回家歡讌,溫情洋溢。
 
伍、僑生在校生活及參加各種活動狀況

此批越南回國僑生,初抵國門後,即由接僑機構接待一個月,在這個時期,無論其參加講習或在接待處所,其伙食費均以每天每人新臺幣六元計算發給,包括油、鹽、煤、米、菜在內,在臺灣方面,各學校之伙食費,已算是最高額,每天三餐,早上稀飯與饅頭,中午與晚上為米飯,小菜一葷、一素、一湯,每桌六人,六元的伙食費,雖不算甚麼好,但他們吃得都很飽,飯後有時還有水果佐餐,僑生們對臺灣水果,特別感到興趣,晚上睡的寢室,數十人合一大寢室亦不致於寂寞,生活尚稱舒服,而他們遠離家庭,初到自由祖國,有時不免想家,同時在離越時,所帶的錢,都受限制,目前一時僑匯不通,對未來的讀書生活費用之接濟問題,不無擔心之處,現時均由政府負責。課餘時都作有益的活動,如下象棋,閱讀書報、球賽等,都是他們課餘的去處,大部份的衣服,都是自己洗滌和熨燙,有時大家幫忙互助合作,如有疑難問題,接待人員代為解決,且大部份僑生,都很安分守己,一般求知甚切,在功課方面,都能迎頭趕上國內同學,此種苦學上進之精神值得讚許。

參加校外活動

國立道南中學僑生,參加校外活動,獲得優勝者,分別報告如左:
一、四十六年十一月,參加僑務委員會主辦之僑生杯籃球比賽,獲得第三名。
二、四十七年一月,參加僑務委員會主辦之僑生杯桌球比賽獲得第三名。
三、四十七年二月,參加僑務委員會主辦之僑生象棋比賽,李來禧獲得第三名。
四、四十七年三月,參加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臺北縣支隊部主辦之青年節演講比賽,鄺少真獲得第三名。
五、四十七年四月參加僑務委員會主辦之僑生攝影比賽,李培徽獲得第三名。
六、其他如參加青年節壁報、展覽、及參加教育部主辦之僑生課外活動研究會,均獲好評。
七、鄺少真獲得救國團四十七年度全國暑期活動徵文比賽第三名。
  
陸、聯合辦事處之結束

中越兩國,兄弟之邦,關係深切,且雙方目前正面臨共同敵人,境遇相同,休戚與共,在反共大前提下,更應精誠合作,現在雙方關係已日見改善,正朝著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目標邁進中。越南新任駐華公使阮功勳,已於三月來臺履新,我外長葉公超亦於四月間訪問越南,中越間有關各項問題,在雙方友好合作之氣氛下,當能順利地而獲得解決。我政府有鑒於目前情勢發展,聯合辦事處無繼續存在之必要,業經奉命裁撤,所有未了事宜,仍由有關機關繼續辦理。(餘略)

編者後記~~
光陰似流水催人老,今六十六之年,回憶五十年前中華民國政府中國國民黨政治上處於風雨飄搖,經濟上左支右絀,社會洋溢克難之風,毅然負起僑生教育重擔,即謂當時有美援大力支持教育僑生政策,但基於美、越關係,美援僑生政策,卻未惠及於道南中學,今吾等有家有業之餘,不能不心存感激當時中華民國政府與國民黨愛護僑生德意,我們從越南出生幼時父母教誨,在台受教多年,育我堅持做中國人至死不渝之觀念。順便一提,自由僑聲雜誌社董事長梁漢沾當年也名列候機來台,後因中止接運而未成行,而梁漢沾先生也成為準「道南校友」。這份行政院於四十八年結束「越南專案小組」後出版的紀略,應已絕版,不敢私有,特公於僑界以作留痕。

本文編者簡介:七洋船務公司副董事長、自由僑聲雜誌秘書長、越南僑協常務理事、中國粵劇大辭典台灣區編輯顧問。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