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世界留台校友會聯誼總會紀念特刊-2000年成立大會紀念特刊-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2000年成立大會紀念特刊
僑大先修班的現況與發展
作者:本刊

中華民國政府對於僑教一向甚為重視,惟赴台升學僑生在海外所受之教育,其文化背景、社會環境、以及有關學制、課程,教材等都與台灣不盡相同,因此赴台後往往較難適應。赴台升學僑生的適應困難,正凸顯出僑生大學先修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對於僑生大學先鋒教育的瞭解與討,實有其實際之需要與價值。

根據多年來各大學校院之反應,以及本班所作相關之研究中指出,僑生在本班經過一年(特輔班二年)之學習及調適,在進入大學後,無論在生活及課業等方面均較直接分發至大學者更能適應。因此,本班在發揮僑生大學先修教育的功能上,確已收到相當的成效。

最近本班復開辦馬來西亞僑生春季班,不但獲得僑界普遍的肯定與認同,更擴大了僑教的範疇,為僑教開創新契機,使得僑教政策變得更為彈性化、多元化,尤其在近年來僑生回國升學人數日減的情形下,更具有重大意義。

前言 

政府對於華僑子弟之教育問題,自始即甚為重視,民國三年所公佈之「僑民子弟回國就學規程」,為政府重視僑生教育之發軔(余書麟,民55年,頁1155)。民國二十年設立「僑務委員會」,並頒定「指導僑生回國升學章程」,以為辦理僑生回國升學指導之法的依據(余書麟,民55年,頁1156)。民國四十年訂頒「僑生申請保送來台升學大專辦法」,逐年大量招收海外高中畢業華僑青年免試分發台灣各大專校院就讀,為僑社造就了大量的人才(余書麟,民55年,頁1157)。惟回國升學僑生在海外所受之教育,由於文化背景、社會環境有異,有關學制、課程、教材、甚至生活等,均與國內不盡相同,回國後往往難以適應。

根據僑務委員會的調查結果發現,回國升學大學校院僑生在學業上所表現的一般缺失,包括:
(一)基本學科能力不足,對教材的領略困難,不易消化;(二)國語文之聽講或筆記能力不夠,對教師之講述瞭解不深,記錄不全,較難吸收;(三)初抵祖國,驟臨新環境,生活上既未能妥為適應,對學校的教育措施、學習方法及師長同學等俱感陌生與隔閡(僑委會研考處,民60年)。

回國升學僑生的適應困難,正凸顯出僑生大學先修教育的重要性;因而對於僑生大學先修教育的瞭解與探討,實有其實際之需要與債值。目前在台灣辦理僑生大學先修教育的機構為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以下簡稱本班)。

本班之設置,就其整體目標而言,乃為配合政府僑教政策,對於經測驗,其成績未達適當標準,不宜立即分發大學接受教育之僑生,對其基本學業給予進一步之輔導,使其能順利進入大學校院就讀;同時也為僑生提供一個適應國內大學學生生活環境的調適時間。根據多年來各大學校院之反應(僑民教育委員會,3年),以及本班所作有關本班課程績效及本班與海外直接分發大學僑生在學校適應及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陳伯駒等,民81、84年)中指出,僑生在本班經過一年(特輔班為二年)之學習及調適,無論在生活及課業等方面,均較直接分發至大學者更能適應。因此,本班在發揮僑生大學先修教育的功能上,確已收到顯著的成效。

最近本班復開辦馬來西亞僑生春季班,不但獲得僑界的肯定與認同,更擴大了僑教的範疇,為僑教注入了新契機,使得僑教政策變得更為彈性化、多元化,在近年來僑生回國升學人數日減的情形下,實具有重大的意義。值此二十一世紀即將來臨之際,對於未來僑教可能發生之改變,尤其是在僑生大學先修教育上,其演變之趨勢為何?實與本班之發展有密切關係。

現況

一、一般概況

(一)組織系統:本班設班主任一人,綜理全班班務。其下設教務處、學生事務處、總務處、人事室、會計室。教務處下又設註冊組、課務組、出版組、圖書館。學生事務處之下設課外活動指導組、生活輔導組、體育衛生組、學生輔導中心。總務處之下設文書組、事務組、出納組、保管組。

 (二)專任師資:本班現有專任教授七人,副教授二十二人,講師四十三人(上述計含具博士學位者五人,碩士學位者五十一人,而其中十三人正在修讀博士學位),助教時五人,軍訓教官六人,合計九十三人。

(三)圖畫館及藏書:閱覽室座位可容八○○人,全校藏書中文五七,○八五冊,外文一,八九八冊,期刊二百四十二種,報章九種。

(四)體育場地:面積四七,四八八平方公尺,跑道一個四○○公尺,籃、排、足、網、棒、羽、手球場共十八個,桌球檯二十檯,撞球檯四檯,田賽場地一座。

(五)年度預算:近五年平均約新台幣二億元。(詳見附表一)

教學

(一)學生入學資格
凡在海外出生,並連續居留至今;或最近連續居留海外達八年以上之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之華僑青年,經參加當地保送升學甄試,成績合格者;以及國內華僑高中或國外高中畢業自行回國升學參加國內大學聯招之僑生,按成績及志願,由大學海外僑生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至本班就讀。目前設有先修班、國語文特別輔導班(特別輔導班成立於民國八十一年八月,係專為國語文程度特別不足者而設)。以及春季班(春季班成立於八十八年二月,目前僅供馬來西亞地區僑生就讀)。

(二)修業年限
修業一至二年,結業後按各生組別、成績、志願,分發至各公私立大學就讀。

(三)課程設計
本班課程設計,依據大學校院院系劃分之規定,將課程區分為甲(理工)、乙(文教藝術)、丙(醫農)、丁(法商管理)四組及特別輔導班五大類別。本(八十七)學年度實際報到註冊為九一四人,三十六班。其中先修班二十九班(含甲組六班一四七人,乙組八班一六六人,丙組五班一五○人,丁組十班二七○人);特別輔導班二班五十八人;春季班五班:(含甲組一班二十二人,乙組一班二十四人,丙組二班四十八人,丁組一班二十七人)。

(四)教學重點
本班教學係參照大學院系的劃分,將全校學生依照其志願,區分為甲、乙、丙、丁四組,實施分組教學。各組所使用之教材,旨為本班教師參照國內高中教材、大一課程及學生學習能力,統整編撰而成,並以加強中國語文、一般基礎學科等為教學重點,以達成本班大學預備教育之目標。

各組課程,除基本教學科目--國文、英文、數學、三民主義、歷史、地理、體育、軍訓等八科為共同必修科目外,甲丙組學生另需加修物理和化學兩科,丙組學生再加修生物科。計算機概論為四組共同必選,國語音標為乙組必選,音樂與美術兩科為乙組選修科目。

四、學生輔導

僑生隻身負笈渡海求學,遠離父母、缺乏家人的親情照拂,同時必須面對陌生環境的生活和課業負荷,難免會遭遇身心調適上的問題。因此,本班學生輔導工作,必須兼顧學習輔導、心理輔導、生活輔導、生涯輔導等多元面向。本班全體任課教師及訓輔相關人員,亦本著「扶持引導,陪伴成長」的原則,悉心指導學生,順利面對成長過程的困頓。

本班於去(八十七)年八月間,榮擭教育部遴選為「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實驗學校之一,主要目的在於統合教學、訓導與輔導的功能並落實,達成(1) 建立有效輔導體制、(2)增進訓輔組織功能、 (3)建構學校輔導網絡、 (4)協助學生適性發展、(5)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等五大目標。

整體而言,本班之學生輔導工作側重於「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師教學與輔導知能的強化。

五、學生結業分發

自民國五十一年至八十七年,從本班結業分發至國內各公私立大學就讀之僑生共有二四,○八四人。其中分發至國立台灣大學者六,四六○人,國立政治大學二,六五二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一,九八七人,國立成功大學二,四五九人,國立中興大學一,五四五人。

開辦馬來西亞僑生春季班的時代意義

本班自八十八年二月開辦馬來西亞春季班,茲就成立緣起、籌設經過、辦理情形、以及時代意義等四方面加以陳述。

一、成立緣起

近年來由於國際情勢的改變,馬來西亞地區回國升學大學的僑生人數,有逐漸減少之趨勢,自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的一,一一八人減至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的六六一人,人數大幅減少。

為防止馬國回台升學僑生的繼續流失,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乃於民國八十七年元月間,致函我國駐馬來西亞代表處及僑務委員會、教育部等單位,建請本班開辦春季班,學生提早於每年元月入學,並藉濃縮課程或假期補修等方式,以補救在學時間之不足。

本案經僑務委員會、教育部、行政院等相關單位,以及本班相關人員討論後,最後決議為:(一) 基於國家僑教政策之需要,本案原則積極支持。(二)請僑大先修班研擬試辦春季班入學方案。(三) 由教育部邀集僑委會等相關單位商後報院核定。

二、籌設經過

僑務委員會亦於八十七年八月十日,由洪副委員長冬桂召集內政部、教育部、行政院、八十八學年度大學(僑大先修班)海外僑生招生委員會及本班有關人員,研商「僑大先修班馬來西亞地區僑生春季班試辦方案」,認為國內學制如不積極加強彈性因應調整,該地區僑生將來恐會流失更多。最後決議:(一)本案原則可行。(二)由僑大先修班報教育部,轉報行政院核定。(三)如奉核定後,所需經費八十九會計年度由僑大先修班,循正常程序動支預備金,或由教育部及僑委會共籌預算。

僑務委員會並將此次會議結果於全八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陳報行政院。其後教育部復於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由楊次長國賜召集行政院二組、六組、主計處、大學(僑大先修班)海外僑生招生委員會及本班有關人員共同研商「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馬來西亞春季班試辦方案」有關事宜。最後決議通過辦理;嗣將決議函報行政院。前後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本班辦理馬來西亞僑生春季班試辦方案,終於確定。

三、辦理情形

春季班學生的入學資格、課程內容、學則規定與生活管理等,悉與秋季班相同。首屆馬來西亞僑生春季班報名人數一四一人,共錄取一三二人,報到註冊一二一人,報到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二。計分五班,其中甲組一班二十二人,乙組一班二十四人,丙組二班四十八人,丁組一班二十七人。

首屆馬來西亞春季班的學生,在校表現甚為突出;無論是在學業,或才藝體能的表現上,普獲全校師生的讚賞。就以本班本學年度全校運動大會為例,春季班的學生除田徑成績十分優異外,最後之精神總錦標,亦獲得很好的成績。另外學校所舉辦之各項比賽活中,如書法比賽、歌唱比賽等,春季班的學生表現亦相當傑出。
春季班的學生能於短短的一、兩個月內即能適應國內學習生活,融入學校各項活動,並締造佳績,誠屬難能可貴。

四、時代意義

近年來由於受到國際情勢丕變,以及亞洲金融風暴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推展僑教工作,並非十分順利;海外回國升學的僑生逐年減少,即為一明顯的事實。因此,本班能順利開辦馬來西亞僑生春季班,除深或僑界的肯定與認同外,在近年來僑生回國升學人數逐年減少的情況下,實具有重大的意義,分數如下:

(一)即時回應僑情,締創僑教新猷:

馬國僑生升學管道近年迅速增加,新加坡、大陸強力吸引,紐澳英美多設雙聯課程,眼見留台僑生日漸流失,以是留台聯總恐後繼無人,乃即時緊急作此建議。
幸賴僑委會、教育部重視推動,本班短期內勉力完成籌備,行政院同意動支第二預備金支應,策略正確,經費即時核撥,始能順利開辦,奠定僑生教育史上新的里程碑。
原預計招收四班一二○人,而實際招生為一二一人,其中丙組須編成二班,合計為五班;所增一班經費,僑委會、教育部亦允適當補助,本班乃能依序作業,而無後顧之憂。

(二)僑生回國升學欣見止跌回升,重啟僑教蓬勃契機:

馬來西亞春季班開辦後,依僑委會之統計,各僑居地僑生報名八十八學年度海外聯聯招會之新生,高達四,五四八人,較八十七年度三,四九一人,增加一,○五七人,成長率達百分之三○、二七。

其中各地已報名人數均有增加,馬來西亞由五九三人增置七八四人,美加歐非由三二四人增至三五七人,港澳由一,一一二人增至一,三○一人,日韓新泰菲緬由七五三人增至八七四人,大馬、印尼台商由三人增至五人。印尼由一二九人增至三七六人,本班秋季班亦由五七七人增至七二九人。處處止跌回升,無一出現下滑,欣見僑教重啟蓬勃發展的契機與榮景。

(三)僑教國際化、僑教政策彈性化、學年學期制多元化

僑生僑居地的學期制與國內的學期制不盡一致;春季班的開辦,使國內的學期制與僑居地的學期制配合,可使國內的僑教更加國際化。而原先一年一期的僑生回國升學的招生制度,增加了一次招生機會,使僑生教育更富彈性。至於原先以暑期招生為一學年之始的制度,增設了一次的入學制度,使學年學期制邁入多元化。

(四)招收優秀學生回國升學、且僑生潛能亦可獲得發展

馬來西亞僑生春季班的開辦,能夠取得先機,吸收更多馬來西亞地區的優秀僑生回國升學。而僑生在本班師長細心教導之下,其人格發展、個人潛能及課業成績,必皆獲得更進一步的發揮,奠定其進入大學以至於回國後傑出表現之基礎。

總而言之,馬來西亞僑生春季班的成立,不但積極回應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的懇切建議,順應馬國僑界人士的一致呼籲,且擴大了僑教的範疇,為我僑教政策開創新契機,便得我國僑教政策變為更國際化、彈性化、多元化,可位締造了雙贏的局面。本班深切期盼海外僑生聯招會、國內各大學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學系名額,以吸收更多優秀僑生回國升學,則本班馬來西亞春季班不僅能繼續辦理,而其未來的遠景,亦必定充滿光明。

展望

鼓勵海外僑胞子弟回回國升學,為僑居地培養人才,洵屬政府一貫的既定政策;充實僑教設施、提高僑教績效,乃為僑教機構與主管當局共同關注之課題。惟歸國僑生來自世界各地,因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背景、教育制度及生活方式均有所不同;復以學業程度參差不齊,自難與國內生齊一而論(僑委會研考處,民國60年;陳烈甫,民68年;毛高文,民78年)。就讀大學校院固為僑生回國升學之重要目標,惟僑生課業基礎既難齊一,對國內教育環境又復陌生隔閡,一旦進入大學校院就讀,難免會產生問題。

如此不但造成回國升學,從而影響僑生教育功能的發揮,更引發國內輿情的非難與批評。近年來由於國內外社會環境丕變,僑生教育面臨多次重大衝擊。針對僑生回國升學的各項困難,僑生教育主管當局乃從而規劃僑生回國升學輔導各項措施以為因應。而提昇僑生大學先修教育的功能和擴充其容量,即為其中重要的項目。本班亦於此提出相關措施,作為今後努力與改進之目標。

一、提供資訊,加強宣揚本班之教育目標

近年年來由於國際情勢的改變,自海外回國升學大學的僑生人數,有日漸減少之趨勢;自七十九學年度至八十六學年度,分發至本班之學生人數,除八十三及八十五學年度以外,均逐年減少。計:七十九年二,三三二人,八十年二,○七五人,八十一年二,○五四人,八十二年二,○○六人,八十三年二,○一三人,八十四年一,六二八人,八十五年一,六四一人,八十六年一,,四八三人;而實際到本班報到註冊的學生人數,分別為:七十九年一,一四二人,八十年一,○七五人,八十一年一,○九八人,八十二年一,○六四人,八十三年九七九人,八十四年八一六人,八十五年九一五人,八十六年七○六人。

由於回國升學僑生人數逐年減少,致使政府採取許多補救措施,例如放寬入學標準、降低錄取分數等。原香港中五學生及馬來西亞SPM學生皆未具相當於高中畢業的資格,照本班的入學規定,均不能分發班,但由於學生來源日減,乃比照中六與STPM辦理;而進入大學的錄取分數也因入學標準降低而降低,如此惡性循環,人數減少的趨勢既未能挽回,而進入大學的僑生,其程度則大為下降,在此種情形下,要提高僑生的程度誠相當困難。

其實,在顧及僑生來源日漸減少,同時又得提高其程度之兩難間,應可取得一平衡點,即增
加本班學生的錄取人數。將程度尚不足以直接進入大學就讀之僑生先分發至本班,加強其國語文以及基礎學科之能力,然後再分發至大學就讀。

本班係政府依據僑教需要,專為海外青年回國升學大學而設立之先修預備學校,學校環境清幽設備充實,師資優良,誠為一增強僑生國語文及各基礎學科課業之理想地方。根據多年來各大學校院之反應(僑民教育委員會,民83年),以及本班在國科會補助下所作有關本班課程績效,及本班與海外直接分發大學僑生在學校適應及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中指出(陳伯駒等,民81、84年),僑生在本班經過一年之學習及調適,無論在生活及課業等方面,均較直接分發至大學者更能適應。惟海外地區由於資訊有限,僑社多未能充分瞭解本班之設校精神,因而本班之報到率普遍低落,致造成教育算源之浪費,且僑教功能亦不能充分發揚,誠殊為可惜。今後當從此方面加強努力,以期日後招收更多優秀僑生回國升學。

二、獎勵優秀僑生,增加分發大學實用與熱門學系的名額

根據教育部的資料分析,分發至本班之人數增加,也是造成僑生回國升學人數減少的原因之一(僑民教育委員會,民85年)。此乃因為分發至本班學生就必須多讀一年,而一般僑生的家庭經經濟情況並不良好,因而影響其回國升學之意願,因此必須給予適當誘因,鼓勵其回國升學。

誘因之一,即為降低本班的收費標準,及增加各種獎助學金、公費生的名額,儘量減輕僑生的經濟負擔。本班本(八十七)學年度已經核准的公費生有二六五人,工讀生二一○人。公費生除學雜費全免外,每學期尚補助書籍費一,五○○元,制服服費一,○○○元,以及每個月主副食費三,五二八元。工讀生則每週工讀五至八小時,每月支給三,○四○元。公費生的申請,除越南、高棉、寮國、印尼、緬甸、馬拉加西、帝汶此七個特殊地區,無名額限制外,其他地區,則以該地區每十人始得由一人提出申請,限制甚嚴。至於工讀生部分,雖無地區名額之限制,名額亦屬有限。

一般僑生家境並非富裕,增加公費生及工讀生名額,對鼓勵彼等回國升學,實有莫大的助益。尤以最近之東南亞金融風暴,已對本班部分來自該地區的學生造成嚴重的影響。由於家庭環境驟生變故,致無法繼續堤供其生活費用而被迫中途退學,至為可惜。因此,如能增加獎助學金及公費生的名額,除可提高僑生回國升學之意願外,亦可防止此類不幸事件再度發生。

誘因之二,即是增加本班分發國立大學較為實用的學系之名額。近年來田於客觀環境的改變,本班分發國立大學之名額雖未見減少,然較為實用與熱門之學系,如甲組之資訊、乙組之外文、丙組之醫學、丁組之企管等系之名額卻逐漸減少。如能增加該等學系之名額,則分發至本班雖然必須多讀一年,但較諸直接分發大學卻未能進入欲讀之學系,僑生應較會考慮選擇至本班就讀;從每年都有百名左右原分發大學之僑生辦理降轉改分發至本班,可以得到證明。

三、適應學生之個別化差異,實施多元化之教學

本班目前之教學方式係採用統一教材,考試的方式係採用統一命題。基於學生程度不盡相同之考慮,本班雖然在教材上儘量求其深淺適宜,命題亦求其難易適中,但對於來自缺乏中文教育背景地區之學生,困擾仍大。所以,如能依其程度採用較為淺易之教材,則對於該等僑生將更有幫助;彼等亦將更樂於至本班接受國語文之補救教學。另對於程度較好之僑生,則可考慮增設大學相關通識課程,使學生結業分發至大學後能抵免其學分,縮短其修業年限,以減輕其經濟上的負擔。

四、繼續發揮本班的先修教育功能;並強化僑生跨文化的身心調適能力

大學海外僑生聯含招生委員會每年分發至本班之學生人數,約佔該年度全部回國升學大學僑生人數之三分之一強。本班為國內辦理僑生大學先修教育的唯一機構,各項教育措施的主要目的,即在增進僑生分發大學後之學習與生活適應,進而減少僑生分發就讀大學院校所產生的各項問題與困難。

從民國五十一年至八十六年,自本班結業分發大學的學生已有二萬四千多人,本班在發揮僑生大學先修教育的功能上,確已收到相當成效。近年來由於回國升學之僑生人數不斷減少,自然對本班造成不小的衝擊。本班除應針對僑生減少之原因,妥謀因應解決之道,更應加強對一國文化與教育背景作更深入的了解,俾能針對不同來源地區的僑生,實施適切的輔導,增強僑生的法制觀念,落實人文關懷,繼續發揮其大學先修教育之功能。

五、辦理印輔班

印尼地區因政治因素影響,僑教發展極端受限,而該地區僑生每年申請回國升讀大學之人數均在百人以上,僅次於馬來西亞與港澳地區,今年則更增加為三七六人。

為協助解決印尼僑生回國升學問題,本班自民國七十八年起接受僑委會委託,辦理為期五週之印尼地區回國參加升讀大專院校僑生在台測驗輔訓事宜。輔訓之課程,除加強國語文教學外,亦注重提昇其基礎學科之能力,並安排書法、剪紙、中國結等中國傳統藝術供其修習,以培養其具備中國文化之素養:

由於印尼地區嚴禁學習中文,學生能有此學習機會,皆知努力向學,實施效果甚佳。迄今已辦理十屆,約有千名印尼僑生自本班結訓。結訓之學生,經升學測驗後,其成績優者,直接分發大學;其次者,則分發至本班普通班或特別輔導班就讀。

六、辦理短期研習班

本班校地面積近二十三公頃,建築面積六萬六千多平方公尺,設備完善,師資優良,然而目前全班學生人數僅得八百人左右。為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本班將考慮辦理各種短期研習班。如最近香港中小學校長訪問團蒞班參觀,鑒於港澳地區學生國語聽講能力普遍不佳,因而建議將有意學習國語的中四學生組團至本班作叫專題研習,施以國語加強勢育,以提昇其聽講能力。

七、彈性調整修業學期

本班採用學年制,一學年分為兩學期,第一學期從八月到次年一月,第二學期從二月到七月。由於國際情勢的改變,回國升學大學院校的僑生,以有日漸減少的趨勢。馬來西亞地區是回國升僑生最主要的來源之ㄧ,人數也最多,但近年來該地區回國升學的人數亦已逐年遞減。究其原因,除了馬國政府積極推動多項教育改革,升學管道增加,雙聯制課程深受歡迎之外,其最主要的原因急當地獨立中學學制為十月份考試。十一、十二月份畢業;但如欲回國升學,則需等至次年九月,空檔期間達九個月,致使學生選擇其他升學或就業管道。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建請本班目辦春季班,以提升僑生回國升學意願,本班已予同意,並於本八十八年二月正式開班。目前計有五班,學生一二一人。其中甲組一班二十二人,乙組一班二十四人,丙組二班四十八人,丁組一班二十七人。

八、擬規劃轉型為「國立世華學院」

由於回國升學僑生人數的減少,本班現有資源未能充分運用,殊為可惜。為了吸引更多的僑生回國升學及充分運用本班現有資源,目前除繼續保留並加強大學先修教育之功能外,並將考慮學校之轉型發展。

依教育部八十六年召開之僑民教育委員會議中通過之決議,本班將擬改制為學院並附設先修班,此項基本構想當時已獲部次長同意並報行政院核備。近以本班班務規劃發展委員會參酌林部長推動全民終身教育理念,擬建議規劃轉型為「國立世華學院」,包括僑生大學先修班、四年制學士班以及二年制社區學院專士班,同時招收僑生及本地生。而新成立之學院,首屆擬成立三個學系--「應用語文學系」、「資訊管理學系」、「企業管理學系」,逐年依序發展為精緻學院。每學系同時招收四年制學士班與二年制社區學院專士班,以配合整體教育改革,有效運用教育資源,以培養國內外專門人才。

如此之規劃轉型,乃比照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與華僑實驗中學之方式,開放招收部分本地學生。如此既可解決僑生來源日趨減少之危機,復可嘉惠本地學生,暢通升學管道;且使僑生與本地生可以相互切磋琢磨,本地生可以培養恢宏的國際觀,僑生則可接受本國人文與生活陶冶。

結語

本班為台灣地區唯一辦理僑生大學先修教育的機構。自民國四十至八十六學年度止,僑生回國就學人數總計約十三萬七千人,其中大專校院畢業人數約六萬八千人,而自本班結業人數就有二萬四千零八十四人,佔百分之三十六,即每三個大專畢業僑生,就有一人以上先進本班接受先修教育。

根據本班結業學生的反應,以及從各相關的研究資料中發現,本班在提高僑生的國語文程度,加強其基礎學科的能力,以及輔導其適應國內的學習生活,以達成大學預備教育之目標等方面,確已收到相當成效。

馬來西亞春季班的開辦,即為一深具時代意義的創舉,不但積極回應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的建議,順應馬國僑界一致的呼籲,且為僑教注入新的契機,使得僑教政策變得更為國際化、彈性化、多元化,可謂締造了雙贏的局面,在近年來僑生回國升學人數日減的情形下,實具有重大意義。而且開辦春季班對於僑生回國升學人數的回升,也具有指標作用,因為新(八十八)學年度大學(僑大先修班)海外僑生招生委員會接受馬來西亞、印尼地區考生報名人數,即已大幅增加,使得我國僑教頓時呈現一片興盛的遠景。本班期盼海外僑生聯招會、國內各大學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學系名額,以吸引更多優秀僑生回國升學,則本班馬來西亞春季班不僅能繼續辦理,未來遠景,亦必充滿光明。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