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世界留台校友會聯誼總會紀念特刊-2000年成立大會紀念特刊-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2000年成立大會紀念特刊
海外青年技術班回顧簡介
作者:謝京華

壹、緣起
 
故僑務委員長高信先生於教育部次長任內,因有感於海外華人在僑居地謀生不易,為加強華僑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培養海外青年獲得實用知識與生產技能,以發展農、工、商事業,促進僑居地繁榮,扶植新生代華僑在僑居地的經濟實力,乃委託國內公私立大學院校辦理「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

該班從一九六三年起,招收來日全球各地區華裔高中畢業生,或同等程度之青年學生赴台,比照一般大專生學制之課程,授與四學期之專業課程訓練。迄自目前為止,三十六年來已訓練之人數逾七干六百六十三人,畢業學生遍及全球卅個地區。由於均能獲得實用知識,習得一技之長,返回僑居地後發展事業均極有成就,除促進當地繁榮外,更提昇華僑社會地位,因此該班極受害海外青年朋友、家長及僑界歡抑。

貳、辦理概況


該班第一期係由僑務委員會委託屏東農專(現已改制為屏東科技大學)、高雄工專、桃園農工職校及台中高工職校等四所學校辦理,當時訓練了186人,為期一年。第二期起逢甲大學開始加入承辦行列,連同原有學校、共訓練206人。第三期訓練人數178人,當時為鼓勵學生前來就讀,前三期學員除免收學雜費外,每月還發給生活津貼新台幣300元。後來由於辦理績效良好,深受僑界歡迎,遂有酌收雜費 (學費則由政府補助),不發津貼,增加錄取學生名額之議。乃從第四期開始擴大招生,除屏東農專暫停招生外,在原有各校增加科數,明志工專亦加入承辦行列。授課時延長為一年半,課程分為四個學期無寒暑假。該期共招訓學員309人。其後第五期承辦學校未變,招訓人數增至344人。

第六期起明志工專退出,該期來台人數為295人。第七期仍維持四所學校,科數增加人數逐增至346人。第八期海洋大學及台北工專投入了承辦行列,受訓人數共369人。第九期台北工專及台中高工職校因故停招(台北工專只班一期,共招訓78人),文化大學則自該期起開始加入,共招訓人數318人。第十期起海洋大學因人術不足傅停招(共辦兩期,招訓29人),高雄工專亦暫停一期,此時台中高工職校回復招生,而高雄高工職校加入招生行列,該期六校共招訓315人。第十一期起桃園農工職校停招(共辦十期,招訓 357人)高雄工專回復招生,仍維持六所學校,共招訓371人。第十二期起台中高工職校聽停招(共辦十期,招訓530人)逢甲大學增科擴大招生,學員遽增至570人。第十三期起高雄工專停招(共辦十一期,召訓830人)四校共招訓495人。

自第十三期起至第十八期,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全由屏東技術學院、逢甲大學、文化大學,及高雄高工職校等四校承科辦。其中,第十三期招訓570人、第十四期招訓432人、第十五期招訓274人、第十六期招訓669人、第十七期招 543人、第十八期招訓482人。第十九期省立海山高工加入,五校共招577人。第二十期高雄高工職校及省立海山高工停招(高雄市高工職校共辦十期,招訓255 人),其餘三校共招訓570人。目前正在上課中之學生為二十一期,除了原有屏東科技學完、逢甲大學、文化大學三所學校外,新增高雄海洋技術學院,另省立海山高工回復招生,目前在台接受訓練之人數為574人,即將於今年年底畢業。

總計三十六年來,招訓過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之學校共有十二所,各校所招訓過之期數及人數如後:海洋大學共辦兩期,招訓29人;屏東科技學院共辦兩期,招訓1195人;逢甲大學共辦二十期,招訓4057人;文化大學共辦十三期,招訓958人;台北工專只辦一期,招訓78人;國立高雄工專共辦十二期召訓630人;明志工專共辦兩期,招訓88人;桃園農工職校共辦十期,招訓357人;台中高工職校共辦十期,招訓 530人;高雄市高工職校共辦十期,招訓255人;省立海山高工共辦兩期,招訓36人;高雄海洋技術學院加入行列現有學生24人。總人數8239人(以 上統計均包括二十一期學生)。

受訓過學生之地區有:馬來西亞(60281)、港澳(198)、韓國(406)、緬甸(4)、印尼(378) 、寮國(83) 、泰國(321》、越南(7)、新加坡 (49) 、高棉(26)、 印度(10)、汶萊(53)、菲律賓(51) 、帝汶 (17)、伊朗(2)、美國(2)、加拿大(1)、巴拉圭(1)、巴拿馬(2)、 阿根庭(6)、巴西(2)、多明尼加(1)、秘魯(1) 、哥斯達黎加(1)、南非(1)、史瓦濟蘭(1)、模里西斯(4)、圭亞那(1)、馬拉加西(4)、斐濟(2)等卅地區(以上統計未包括二十一期學生)。其中馬來西亞約佔總人數之 78巴仙。

歷年來所招收科別慨分工業、農業、商業、家政四大類,其中有些巳經停招有些則仍在招訓中,茲分述如下:

一、工業類:紡織及成衣技術科、機械技 科、電子計算機科、電子技術科、電子修護科、電機技術科、電子計算機科、冷凍空調修護科、汽車修護科、汽車及機踏車修護科、營建技術科、印刷科、塑膠加工科、電焊科、模具科、電器冷凍修護科電子設備修護科、造船科、電子設備修護科、自動化技術科。

二、農業類:農業機械科、食品加工科、農場經營組、畜牧獸醫科、水產養殖科、木材工業科、綜合農業科。

三、商業科:綜合商業專修科、會計科、國際貿易科、企業管理科、資訊管理科、銀行保險科、工業工程與管理科。

四、家政類:觀光科、服裝美容枓、烹飪科、家政科、兒保科、烘焙科。

由於學員大多來自馬來西亞,為了配合當地之學期制度,自十八期起特將上課時間改為兩年,除入學時間為春季班外與大學部同步作息,學期間有寒暑假,期能利用暑假期間安排學生至學校附近工廠實習,以求理論與實習兼顧。

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採期別制,各期畢業方才招生。學制靈活,所有科別均以僑居地需求為主,有需要時開班,無需要時停止,因此都能配外合各僑居地之發展。而各校皆能依據設班主旨,除遴聘大學部學有專精之優良教師講授實用課程知識,以提高教學水準外,特別注重專業技能之傳授及實習,充份利用大學部既有設備及增添必要之實習器材,以增進技能訓練實效,並嚴密勤惰考核,鼓勵勤奮向學,務期學生均能手腦並用,學有專精,以適應未來工作及事業之需要及發展,訓練期滿成績及格者,均發給中、英文畢業證書,除少數赴美、英、澳、日等國繼續深造,獲致更高學位外,絕大多數均返僑居地發展所學,事業有成,對當地僑界及社會貢獻極大上、深擭肯定。

 
參、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 畢業生之就業概況

由於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除了高級職業學校外,均附設於各委辦大學,因此無論師資、設備、環境均與大學部無異。所不同者,僅在於課程結構之分配而已一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課程與實習所佔百分比為三比七,故所學均能為各僑居地所用。加諸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畢業舉生畢業 後,持其優先於各僑居地國家之技職訓練技能,已成為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之先驅。

從各校與畢業生之通訊聯絡中所獲得之資料顯示,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所訓練之畢業生,在就業與創業方面都能發揮所長,對各僑居地國貢獻卓著,並深受各僑居地國之重視。舉例而言,據大馬工商業界統計,全馬紡織業約近百分之八十之中、高階專業技術人員,即為技訓班畢業生。只就大馬一地而言,由技訓班畢業生所開辦之紡、針織毛廠就有四十餘座。其中且有全馬最大者。另外,其它如泰國、印尼等亦有少部份開辦工廠者。

除紡織業之外其他各科畢業學生,大都能在其所學領域有極佳的表現,幾乎遍及所有開課之各頜域。他們或投身職場,或自行創業,大都獲得極佳的成就,擔任大公司負責人者不計其數。他們從台灣不但帶回所學,同時也帶回了當年同甘共苦,患難與共的情誼,更帶回了中華民族傳統相親相愛的文化精神。如今這些早年畢業於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的學生,早已在僑嶄露頭角,他們允文允武、能縮能伸已在各僑居地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那股精誠團結的力量無與倫比。

 
肆、畢業學生對台灣之影響

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畢業學生畢業後,持其優先於各僑居地國家之技職訓練技能,已成為中小企業之先驅。其所開辦事業所需之機具、設備資金等,因留學台灣與台灣所建因緣關係,大都將台灣視為採購與合作之市場,活絡對台經貿,貢獻卓著。

近年來,留台校友會在各僑居地已日受重視,其社會地位亦趨高漲,甚值華人同表興奮,以馬來西亞留台聯總總會長、暑理會長競爭漸趨明朗與激烈,可見留台校友會日受重視,及熱心校友會務人士日增之一般。而有該方面消息備受華人社會重視,當地媒體都爭相大幅報導。而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畢業學生與大學部畢業學生,不分彼此,合作無間,已然成為留台校友會之重要成員。本屆大馬留台校友會總會長陳華清先生即為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紡織科畢業生,其對留台校友之貢獻有目共睹。而留台校友向祖國,在台與各僑居地國展開各類活動時,皆扮演著極為重要之角色。

近年來台灣經濟計畫發展已逐漸由內而外,海外投資大幅成長。台商投資海外由於語言、國情、生活與文化之差異,所需於學生之協助與日劇增,而在這方面所獲得於學生之幫助甚大。由各校及本會近年來所接受電話委託代徵人才電話日增之情況可以看出。十七期紡織科畢業學生除少數幾位自行就業者外,全數被設在之吉隆坡之華隆紡織公司所吸收,即是一例。
自從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外交舞台逐漸萎縮、政府為維繫原有的國際關係、因此推動所謂實質外交、即由民間主導而政府從旁督導、以維持雙方原有的經貿關係。當今與無邦交國家所推動之友好活動基礎有三,其一為當地對台一向支持之友好人士、或國會議員。其二為當地之忠貞僑領。其三為歷年畢業學生。其中尤其以華僑為主、由於多年來政府致力僑教,當年回國受教育的青年學子、多已成長、接棒、逐漸成為地之紳士或僑界領袖。這些早年畢業的學生、對目前雙方文化、經貿之往來,提供了很大的助益。處處對台政府與同胞給予的默默協助,實非金錢所能衡量、亦非當初政府辦理僑教、始料所及。

伍、技訓班之成就


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自民國五十三年迄今,三十餘年來已訓練學員七千餘人。其中除極少數因僑居地赤化、婚姻等關係留居國內外,其餘都已返回僑居地就業或創業。近年來,凡是到過海外與僑界接觸過的人,都容易看到畢業生在僑居地的成就。這些成就與同屬學生教育方面的成就,也是台灣在過去反共工作與現在經貿競爭的成就。外國政府對此亦非常重視。謹擇其重要者,列示於後,以共參考:

1.可協助僑居地建設,改善當地民族對華人關係: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學生所受之技職訓練,可以為兵、可以為將。其就業與創業機會均強,對於協助僑居地建設,改善當地民族對華人關係有甚大的助益。

2可為僑社培植新幹部:將近七千多畢業學生返回僑居地後,不論從事那一行業,都能熱心參與僑社活動,形成了僑社的一股新生力量。

3.可為僑社培養師資:因僑居地的一些僑校的技職師資缺乏,部份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畢業生被聘任教師工作. 此則有助於中華文化之傳播。

4.可協助延續各僑居地華校之命脈: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之開辦,可使學生多一項就學之選要橋擇機會,對於僑居地華校及華文教育命脈之延續有莫大之助益,使僑界更能體會祖國之關懷,進而團結增加向心力。

5.可增進台灣與各國之經貿關係:畢業學生有從事經貿者,多採購台灣產品,或將當地產品運來台灣,增進了兩國間的貿易關係。又因學生比較瞭解兩國之文化,農、工、商業環境及技術水準,因此海外有意回國投資或台廠商有意投資海外,學生可以居中引介或予以協助。對台灣現階段南向政策之幫助及影響至為重大。

6.可協助台灣廠商在國外之成長:國內廠商在海外投資日益增加,所需學生作為中堅幹部者是日眾。技訓班學生可在短期內訓練出中階技術專才及幹部,及時參與生產行列。

7.可協助調適台灣現有僑教政策:因海外青 年技術訓練班不佔大學部名額,可減少本地生被佔學位之心態,又可兼顧僑教政策之推動。且學程只需兩年,費用較低。是為今後,宜鼓勵學生就讀之對象。

8.參與國內活動與建設:許多畢業生對祖國、對母校之關懷甚烈,對於母校師生,甚至可說只要是來自台灣的師生或同胞所至各僑居地之可活動,不但熱心參與,並且熱情照顧與招待。相信凡是到各僑居地訪問的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各種訪問團團員,都能深深體會。畢業學生並常捐款協助母校之建設及發展。例如,四年前逢甲大學興建大褸時,即得到各地學生熱烈的捐款。

9.與校友共創事業:近年來各校已有許多校友與學生共創事業,或從事貿易工作,都相當成功。各校校友會將是台灣步向各國從事政經之重要橋樑。

10.除此之外,促進海內外青年之相互認識與團結等。亦可算是辦理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之附代利益。

陸、結語


由畢業學生之成就看來,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可以說是極為成功的,其成果並不亞於大學部。或許過去由於大家對技訓班的缺乏認知而有所誤會。但如今同學們畢業後在各僑居地的成就,及對各僑居地的貢獻,已經足以教人刮目相看。或許有人會用「奇跡」來讚頌此份成果。但是只有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的同學才能深深體會得到,今天他們的成功絕對不是來自偶然,而是經由辛勤磨練所苦出來的。在短短四學期內修完比大學部還多的一百餘學分,使我們具備了足夠 的知識。實務理論並重的課程,造就了一批真槍時彈的技術專才。無寒暑假期的寒凍熱暑,鍛鍊出能承受得起惡劣環境煎熬的雄心毅力。朝夕相處、同甘共苦的生活起居,培養出精誠團結的精神。今天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校友的成就,不正是我中華民族克勤克儉精神的最佳寫照嗎!相信可以告慰高老委員長在天之靈了。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