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世界留台校友會聯誼總會紀念特刊-2000年成立大會紀念特刊-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2000年成立大會紀念特刊
四十年來華僑在台灣建設中的貢獻
作者:徐亨

前言
  
在革命抗戰時期,海外華僑、節衣縮食,甚至毀家紓難,報效祖國,華僑被譽為「革命之母」。國府播遷台灣後,嘗膽臥薪,推動經濟建設,仍以鼓勵華僑回國投資為重要訴求。但自擁有「經濟奇蹟」之榮銜後,自我陶醉,台獨及獨台份子,故意抹煞華僑對祖國的貢獻,公然侮辱華僑,醜化華僑,離間政府與華僑的關係,意圖增加社會的紛擾,破壞政治的安定:假偽自由之美名,實行其奪取政權之實。令公正人士痛心疾首,令一般民眾迷惑與無奈,令華僑華裔大感屈辱與怨懟!此為中華民族之共同損失。

前奧林匹克世運會中國總會長、前立法委員、現任中國紅十恣總會會長徐亨,。為華僑對祖國的貢獻,著論闡揚,近作「四十年來華僑在台灣建設中的貢獻」,以期開導人心,慰勉僑胞。

引言

最近幾年來,海外的華僑常常在抱怨地說:自由祖國──台灣的同胞,好像不如以前那麼熱誠地歡迎華僑回國。因為回國的海外華僑被台灣同胞叫做「僑仔」台灣同胞反對政府招收海外僑生回國升學,他們認為招收僑生回國升學,剝奪了台灣同胞的子弟的升學機會;他們反對華僑的參政權,認為華僑沒有在自由祖國納稅,沒有服兵役; 甚至有人說:要把僑務委員會撒銷。這種的論調,都是中於台灣同胞對海外華僑認識不夠,不了解華僑對自由祖國──台灣的貢獻。

回顧民國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台灣同胞熱烈地歡迎僑生回國升 學,歡迎華僑回國投資的經過,時在有進一步說明報導,好讓台灣同胞對華僑與自由祖國的緊密關係和所作出的貢獻,加深其了解的必要。

台灣--自甲午戰爭以後,被日本人統治了五十年,台灣同胞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實在屈指可數。自從民國三十四年,台灣重回自由祖國懷抱,至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來台,當時政府經費困難,台灣的教育尚未普及,大專教育尚未大量擴充,素質亦待提昇。

政府遷台後,於民國四十年訂定「華僑學生申請保送來台就學辦法」。僑生來台升學申請手筆禍續,由僑務委員會輔導辦理,來台後分發八孿,由教育部辦理。。民國四十一年回國升學僑生只有萇:有:二:百均分.)發:學;'專院,費用有關機I關經常費項1}田美國亞洲基金支援僑生在台就學期間的界,看活費、旅費等,僑務委員會輔導辦理。

延至民國四十二年美國副總統尼克森訪華後,建議美國政府撥款支援僑生招收計劃,自民國四十三年開始至民國五十二年度止(實際美援,經費使用至民國五十四年止),在這十二年間,僑生來台人數遞增。教育部接受僑教美援款新台幣部份,總額:二億零八十七萬六千六百八十元,另美金一百零五萬七千四十元,作為補助各招收僑生之大專及中等學校增添學校建築,曾置學校設備,充實師資及擴充僑生班級經費:另撥由僑務委員會辦理津貼僑生在台就學期間之生活費、旅費及建築大專畢業僑生活動中心(即現在之僑光堂)等美援款新台幣一億一千七百二十四萬一千九百五十五元。

在建築設備中,獲得補助者如:國立台灣大學之體育館,工學院實驗及各教室與僑生宿舍等,國立政治大學、中興大學、師範大學、成功大學等學校之學生宿舍及圖書館、實驗室等:中等學校如:國立華僑中學、建國中學、新竹中學等著名學校之優良中學,皆獲有不少之建築設備經費。當時,估計每招生收僑生一人,教育部即撥給招收的學校新台幣一萬元的補助費(以當時的購買力,約值現在新台幣五十萬元)學校有了這筆補助費,建築設備充實了,師資素質亦提高了。當時,據說只有學校希望多分發僑生,並沒有聽到有人說招收僑生會影響台灣本地學生的入學機會。

今天,在台灣政、學、工、商、農、醫暨各界的領導人,有不少都是這個期間的大專畢業生,他們應該知道僑生教育所給予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當年政府如果沒有招收僑生回國升學的措施,就沒有今日台灣高水準教育的成效。

另一方面,自民國四十年至八十一年,僑生回國升學,已畢業的人數有了六萬多人,他們遍佈全球各地,在學術界和高科技的開發,獲得國際學者及社會人士的讚許,他們更是華僑社會一股新力量,他們不僅是國民外交的尖兵,亦建立僑居國與台灣的經貿關係,進而促進僑居國的經濟繁榮。尤其近年來,台灣許多工商界人士到東南亞各地去投資設廠,經營農工商業,甚多得自來台升學畢業僑生的助力,獲得台灣投資業者的讚譽,這應該說是自由祖國政府推行僑生回國升學政策之所賜。

自由祖國政府自民國三十八年遷台以來,經濟建設進步神速。華僑來台投資經營事業,從民國四十年起,到八十一年底止,核准華僑回國投資共計二千三百一十九案,金額達二十三億三千八百二十五萬美元。

台灣在民國四十年以前,只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社會、工業正在起步、物資缺乏,多數民生日用品尚端賴於國外輸入,民間對投資意願甚低。民國四十一年,政府尚未公怖實施有關鼓勵華僑回國投資的法令,外國人投資不熱衷,香港華僑就有五家申請在台設立油漆、家具、織布等工廠,核准金額美金一百零六萬七千元,這些工廠,雖為中小型輕工業,在當時卻有助誘導資金投入生產事業的作用。

民國四十四年十一月,政府公佈實行「華僑回國投資條例」以後,迄民國四十九年,僑資事業在台灣已伸展到食、衣、住、行、育樂等民生必需工業,其中較著名的僑資企業有:僑泰興麵粉廠、美琪化工廠(香皂)、東和紡織布染、華成食品工業、東南鹹業、華園大飯店、同興食品工業、益新紡織公司、圓山兒童樂等。對早年台灣民生必需品得以充裕供應,提供服務,促進社會繁榮,至有貢獻。

從民國五十一年到民國六十二年,可以說是華僑回國投資表現比較突出的時期。民國五十年三月,華僑商業銀行開業,接著是華僑產物、華僑人壽(七十年間更名為中國人壽,仍有僑資),友聯產物等三家保險公司,民國五十八年間,華僑又接辦國內原有的南山人壽保險公司,增資擴大營業,對台灣的金融事業和保險業提供了貢獻。自民國五十三年至民國五十九年,從統一店到台北希爾頓(民國六十二年七月開業),每年幾乎都有一家至三家具有規模的僑資國際觀光旅館開業,並引進經營管理方法,使台灣的觀光事業快速成長。國外來台的觀光客,由民國四十五年的一萬五千人增至近年的一百四十萬人。這又是華僑投資對台灣觀光事業所作的貢獻。

民國五十四年一月三十日政府公佈「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同年三月在高雄港設置第一個加工工業 區,華僑率先紛紛嚮應申請設廠,當時香港華僑投資的運通製衣廠於民國五十五年四月申請設廠,同年八月,領先開工生產,員工千餘人,產製襯衫,是區內開工最早,提供就業機會最多一家工廠。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三日高雄加工出口區舉行落成典禮,同時補行開工典禮的十二家外銷事業中,華僑佔七家(其餘為外國人三家,國內二家)。民國五十八年政府續在高雄市楠梓區及台中縣潭子鄉兩個加工出口區,亦有僑資參加,七十年一月,加工出口區慶建區十六週年,管理處發表統計,三區廠商投資金額為三億六干四百萬美元,開工生產者二百十七家,進出口貿易累計。一百五十二億三千萬美元,累計出超四十四億一千萬美元,就業員工超過八萬人,國內採購十三億六千萬美元。華僑在加工出口區增加外匯的收入外,亦提供了台灣同胞就業機會。

自民國五十年至五十九年,華僑回國投資,著名的僑資公司有:中華彩色印刷、高雄合板、大西洋飲料、飛躍實業、中和羊毛工業、台光電業、圓山保齡球館、興華電池廠、金山電池廠、宏康紙業、民興紡織、民聯電動屠宰廠、以及樂得、大生、香賓三家電子工業公司。
民國六十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六十一年四月,中日斷交,六十二年十月,國際石油價格陡漲,導致世界經濟全面衰退,至民國六十四年、六十五年,國內工商業艱困異常,但華僑回國投資不但未有減退,反而激增;在此期間,華僑投資國內信託事業的有::華僑信託、亞洲信託,台灣第一信託及中聯信託。

亞洲信託的關係企業,「亞洲世界」與「環亞大飯店」於民國八十七年冬季動土興建,正值我國外交情勢再度逆轉,但是華僑回國投資的熱忱,絲毫不受影響,環亞大飯店,當時計劃將投下資金達新台幣六十億元。顯見華僑對自由祖國的熱愛。

民國六十八年、六十九年,華僑回國投資創下了突破性的新紀錄,六十八年核准華僑回投資案五十案,金額一億四干七百三十五萬美元,民國六十九年核准三十九案,金額二億二千二百五十八萬美元,創了三十年來華僑回國投資的新紀錄。

近十餘年來,華僑回國投資,承繼過去的良好基礎,貢獻華僑的力量,發揮華僑傳統愛國精神,繼續不斷投入自由祖國一一台灣經濟建設事業,成為台灣經濟架構的有力支柱之一。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歷年編印「僑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及對我國經濟貢獻調查分析報告」,顯示華僑回國投資對今日台灣的經濟成就,有如下的重要貢獻。

一、促進外銷方面一一每年外銷收入約佔該年全國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六左右。

二、增加國民就業機會方面──僑資事業所僱用員工人數約佔全國就業人數,恆常保持百分之一以上。

三、充裕政府稅收方面一一僅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一項,自民國六十四年的新台幣三億六干四百萬元,增加到民國六十八年的新台幣-十二億二千五百萬元。至於關稅、貨物稅、營業稅印花稅、契稅及其他稅捐,均未計入。

四、引進精密技術方面一一隨著僑資的投入,自海外帶進新的技術和管理方法,誘導國人投資設廠,產品大量外銷,為國家賺取外匪匯。

五、促進相關工業的發展方面一一如電子工業的設立,所需電子零組件之衛星工廠的相繼興起。又如投資石油下游計劃,生產計劃,生產紡織、塑膠原料,充裕塑膠加工廠及紡織業等原料之供應,不依賴國外進口,並造成相互連鎖的有利效果。尤其是僑資嚮應政府鼓勵投資觀光旅館,不僅足以解決近年來觀光設施的不足,亦大為提高台灣觀光旅遊水準。更由於各型觀光大廈的興建,帶動了台灣建築業、建築材料業及機械製造業的蓬勃發展。

結語

全巡界的華僑(包括華人、華裔),根據僑務委員會的統計,已有三干多萬人,分佈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海外僑胞深受僑居地社會文化薰陶,熱愛自由民主的生活,他們希望祖國強大。過去四十多年來,海外僑胞對在台灣自由祖國政府效忠擁護,對台灣政治、經濟、社會建設,熱心參與,積極配合支持,表現了四海歸心的志節,曾經受到台灣同胞熱誠的歡迎,僑胞的參政權亦受到尊重,而主管僑政的僑務委員會更是積極地爭取僑胞的向心而努力,歷任的僑務首長對僑胞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僑民權益,增進僑民福祉。使中華文化在外生根相連,親情相結。

根據台北工商時報八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週日副刊所載中華金融篇「華人總動員」。一文指出:「華人經濟的三大中心地區大陸、台灣、香港的外匯存底超過一干六百億美元,加上三千萬人的海外華僑、華人及新加坡的外匯存底,華人的金融實力高達三千億美元」。換言之,海外三千萬華僑,華人的金融實力就有一干七百億美元之多。這股龐大雄厚的華僑、華人資金如何善加利導,有賴自由祖國政府從籌措以加強華僑、華人與台灣的經濟關係,彼此合作互助,來拓展大中華金融事業的發展。

總之,旅居全世界的三千萬華僑、華人,都是中華民族的血緣和親屬關係的同胞,他們身在異鄉,心存祖國,無論他們去國時間的久暫,他們本著同胞愛,對祖國胸襟、建言,只有奉獻,不求回饋。希望國內同胞敞開心胸,讓華僑有管道參與國內事務,不要排斥華僑。同時政府亦應繼續推動創新的僑務政策,積極聯繫華僑,照顧華僑,栽培華僑,保障華僑的參政權。對於主管僑政的僑務委員會,亦希望當局加強其功能和組織,更不要再存有爭論僑務委員會應否栽撤的問題,讓海外三千萬中華兒女,發展個人的智慧才能,共同為中華民族爭取光明的前景,享受自由、民主、均富的生活而努力。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