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世界留台校友會聯誼總會紀念特刊-2000年成立大會紀念特刊-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2000年成立大會紀念特刊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現況與發展
作者:郭明才

前言

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從一八一九年在檳城建立的第一間私塾一五福書院算起,已有一百八十一年的歷史,其中經歷無數的風雲波折,起落浮沉,其實就是一部馬國華人求生存與發展的歷史,反映了本地華人熱愛民族教育與自力更生的中華優良文化傳統。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涵括有六年的國民型華文小學(一、二九六所)、六年的華文獨立中學(六十所)或五年的國民型華文中學(七十八所」以及二至三年的南方學院、新紀元學院、韓江國際學院、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系(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馬來西亞工藝大學等)教育學制。

一、華文教育的歷史演變

(一)中國僑民教育時期
私塾時期(十九世紀初至二十世紀初)
現代學校時期(一九 O四年至一九五○年)

(二)國民教育時期
獨立前期(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七年)
獨立後期(一九五七年至今)

二、華文教育的困境

由於馬國政府實施「一九六一年教育法令」,使「最終目標」須以單一語文(馬來文)與單一源流(國民學校)的教育政策,馬來酉亞華文教育面對多重危機,包括:

(一)華文小學面臨變質的威脅,以及增建華小及教室問題

(二)華文中學面臨沒有學生來源及改制的威脅,以及經費校地不足的問題。

(三)華文師資短缺問題,包括臨時教師、合格教師在職培訓問題。

(四)發展華文高等教育的難題有待克服:在數十年的困境當中,華文教育的發展建立了其整體系統。在華文教育全盛時期,有幼稚園(三年)、小學(六年)、獨中(六年)及南洋大孿(四年);然而,好景不在,在一九八0年八月十六日南洋大學(創立於新加坡)舉行最後一屆畢業典禮後即宣告停辦,破壞了華文體系的整體系統。

馬國華文教育的現況


一、華文小學(華小)部分
馬國政府在獨立(一九五七年八月三十一日)前發表的r一九五六年拉薩報告書」,為了保持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的團結,以利向英國殖民政府爭取獨立,承認三種語文(即華文、馬來文、淡米闈又)源流學校,並各以其母語為主要教學媒介。一九七五年英文小學改為馬來文為教學媒介(英文科除外)的國民小學之後,現行的小學分為:國民小學(國小,以馬來文為主要教學媒介)、國民型華文小學(以華文為主要教學媒介)及國民型淡米爾文小學(淡小,以淡米爾文為主要教學媒介)。華文小學實行六年學制,入學年齡七歲,十二歲畢業。

目前華文小學共有一、二九六所(依一九九九年官方資料為一、二八三所),其中九八一所在西馬,東馬的砂拉越州二二九所、沙巴州八十六所。超過九成的華的華小是一九五七年馬國獨立前由華社出資創辦。華小校地主權約百分之五十屬華小董事部,百分之卅六屬於馬國政府,其餘則為私人或其他民間機構所擁有。根據一九九九年正月的資料顯示,華小學生人數計六0九、六七三名,非華裔學生約五萬餘名,教師人數(含臨時教師)二七、五○○,班數一 七、一0七間(平均每班三十六人)。

二、華文獨立中學(獨中)部分:

(一)獨中工委會:

一九六一年之前馬來半島除了華文小學之外,還有約七十間華文中學。這些學校絕大部分由華社出資創辦。在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二年間,由於馬政府實行「一九六一年教育法令」的結果,其中部份的華文中學「接受」了改制(即由馬國教育部直接管理),不接受改制的以及那些改制後復在下午辦理華文補習班的孿,就成為目前的「華又獨立中學」簡稱為「獨中」。

馬國現有六十所華文獨立中學,其中三十七所在西馬,二十三所在東馬。除了玻璃市、丁加奴及彭亨三州外,其他十州都有華文獨中。在六十所華文獨中之中,有五十所有完整的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的六年學制。為了有系統發展馬國華文中學教育,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簡爾董總、於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二日成立)與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簡稱教總、於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廿五日成立)於一九七三年聯合成立了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運動工作委員會(簡稱獨中工委會)。近三十年來,隨著發展的需要,獨中工委會先後成立了考試局、課程局、資訊局、出版局、體育局、師資教育局、技職教育局和輔導推展局等,使獨中工委會扮演著華文獨中「民間教育部」的工作。

(二)獨中學生與師資:

獨中教育經三十年來的復興運動,除已隱定六十間獨中發展外,在學生和師資中,不論在量與質方面都逐年的增加和提高。惟近年來獨中學生人數略有遞減的現象,從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平均五萬九千餘人下跌至目前五萬五十千餘人,減少了約六千人。根據一九九九年資料顯示,馬國獨中教師有二千五百四十二人(不包括檳城鍾靈獨中)。其中具有大學學生及以上的教師(多為留台畢業校友)佔百分之六十點七五,受過教育專業培訓(包括只上過單一課程)者佔百分之二十三點八。依獨中高、初中統一考試的成績分析,獨中生的素質逐漸提高,世界許多先近國家包括台灣、美國、英國、加拿大、紐澳、中國大陸等的大學已紛紛列高中統一考試文憑為入學資格之一,以此民辦之華文中孿與資格考試,能受到各國有關學術機構之肯定與援納,可謂難能可貴。

(三)獨中課程與考試:

獨中每週上課六天,一般皆實施全日制。每週授課節數計二九至卅一節,每節均為四十分鐘。獨中除了兼授華文、馬來文(即馬國國語)、英文三種語文課外,在高中階段分流為理科班、文科班和商科班,目前尚有二十五間獨中已開始設置工職科班。由於獨中的上課時間,對課程的選擇和安排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伸縮性,因此個別獨中可按需要開設一些新的課程。獨中學生一般參加兩類考試,即獨中工委會考試局主辦的統一考試(以華文為媒介)和馬國政府主辦的公共考試S.P.M及S.T.P.M(馬來文媒介)。並部分學生英文程度較佳者,尚可參加英國校外考試(英文為媒介),而取得所稱’ALEVEL’或’OLEVEL’文憑。

華文教育對馬國政經的影響


一、配合馬國政府二O二O年成為工業先進國的宏願:華文獨中教育已為馬國裁培無數的技職、行政及管理人才。以人力資源而論,這是國家的最大財富。馬國領袖(尤以巫統領導人)在這方面已漸漸接受(在意識上)華文教育的貢獻與十用。(據報章公佈現有五萬名非華裔子弟在華小就讀,另有數間大學及技專學院列為主修語文之一)。

二、首辦建教合作課程:由於獨中之自主性,除積極推展技職教育也開始因應工商界人力需求,配合開辦多項建教合作課程,成績斐然,增強產業投資者的信心,促進外資來馬發展具有補強作用。

三、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接受華文教育的華裔子弟多往中小型企業方面創業,對馬國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目前馬國社團、工商界領袖,為華校出身者比比皆是。

四、培養優秀華社領袖:接受華文教育的政治工作者,比較瞭解華教及華社問題,彼等在馬國多元社會裡成為很好的橋樑功能。不僅發揚華人的傳統文化,也貢獻了華人的智慧與力量。

五、華文教育培育三語人才:華校生一般兼具馬來文、華文及英文三語能力,對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歐美投資者於溝通、技術轉移方面較易落實與傳達,而且華文教育重視德、智、群、美五育與孔孟思想品德的修養,為馬國培育良好的國民素質。

台灣對馬國華文教育的影響


自大陸於一九四九年淪陷後,馬來西亞的華校畢業生便斷了前往中國大陸求學深造之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加上當時美國大量資助來自東南亞許多地區的華人子弟前往台灣升孿,形成了台灣為學習中華文化之唯一管道。雖然當年有新加坡南洋大學,可是卻不能吸收所有的華人子弟,加上台灣提供許多僑生優惠條件,因此,「留台之路」一直都是馬國華裔子弟的首選。根據統計,馬國留台畢業校友計有三萬餘人,其等並成立了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簡稱留台聯總)。這個組織,可以說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高級知識份子聯合會。散佈在全國的專業人士無數,企業人士、教育界、政治界、文化界都有留台畢業校友。其中六十間獨中的校長及教師大多數是留台人。另外,在政治界亦有留台人出任副部長、國會議員、州議員等。值得一提的南洋大學校友會及大陸暨南大學校友會,在馬國成立歷史悠久,其中南洋大學校友會會員日漸減少,南大復辦無望,這個組織便面對人才凋零,後繼無人。另外,馬國大陸暨大校友會,也是同目時沒有後繼校友而漸漸凋零。可以說,在未來十至二十年,留台人會繼續發揚光大,成為華社中堅份子。

中國大陸對馬國華文教育的影響


如前所述,十九世紀初,即有中國僑民在馬來西亞設立私塾教育。這些僑民,並未認定以馬來西亞為依歸。後來其等為了弘揚中華文化,以及華人有辦學熱誠,紛紛以神廟、會館等設立學堂。唸的書多數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或四書五經之類。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侵略馬來亞,華校皆告停辦。由於中日戰爭及馬國華人抗日反侵略的立場,許多反日的華校(當時稱中國僑校)、師生及無辜者慘遭殺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華校在華人社會的努力下逐個復辦。有些地方則集數個小型學校合并為較大型的小學,名之為「華聯小學或」「華僑小學」。戰後馬來亞的政治發展是趨向獨立之路,英國殖民地政府企圖通過教育以融合多元種族的社會。一九四九年英政府中央教育諮詢委員會提出塑造共同的國民意識及提倡統一教育制度兩項目標,矛頭對準華人、印度人學校。

往後一系列的不利華文教育法令,其實乃當局欲擺脫中國濃厚色彩的影響;當然,和後來華校人士深受左派(馬來亞共產黨)思潮的影響不無關係。一九四九年後,中國大陸赤化,所有往中國大陸深造的管道完全斷絕。當年中國共產黨發起報效祖國運動,許多馬國華裔青年紛紛投入中共所謂的建國行列,以致和馬國親人勵絕關係數十年八十年代未,馬來西亞開放了和中國大陸的人民往來。九十年代初,即開始馬來西亞華人零星以旅遊簽證前往中國大陸深造。比較大規模進入中國大陸深造,是九十五年以後的事。中國大陸的招生,目前尚是以個別大學招生為主。由於中共教育政策在開放後,缺乏整體觀念,往往給人一種「各省有各省」之做法,「省可以不聽中央單位」的理念,使馬國人民對大陸之教育缺乏信心。近年來中國大陸教育政策出漸漸有了相當的改善,而由於學費和生活費目前比較低廉,吸引了部分家境較窮困的華裔學生,尤其是獨中生迂迴前往中國大陸深造。

馬國華文教育的發展因素


「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這是馬國華社及華教人士共同信念。華文教育要有更好的明天,華社族群必須繼續鞏固及加強有利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及阻力,運用新形勢下的策略來維護與發展華文教育。

對華文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華人本身的意願及辦學的努力
根據二000年八月馬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馬國華人約有五百六十五萬三千餘人,佔馬來西亞全國人口(二干三百二十六萬三千餘人)的百分之二十四點三。因此華人是馬來西亞主要民族之一,身為馬國公民及納稅人,華人應有享受母語教育(華文教育)的基本權利。華人普遍上認識到華校及母語教育是繼承民族文化的基石,單純的語文學習無法確保本族文化的傳承,「一科主義」的思想已遭到華人家長的唾棄,保存及發展本族的文化及語文是光榮的,也是不能妥協的。這種意願表現在華人父母將子女送進華校的實際行動上,同時華人也在輿論上及經濟上支持華校的發展,以改善華校的設備及學習環境,另一方面,華校也積極加強馬來文及英文的學習,使華文教育不致落在形勢後頭。

二、華社警愓性的提高及黨團的合作
華人社會(不論是華人政黨或團體)經過了過去的教訓,對馬國政府教育政策的制定與施行反應敏銳,一有不利華校的行政偏差立刻作出反應。華人黨團警惕性的提高、共識之建立,以及在反對不利華校的施政與不合理的待遇通盤的合作,都是對華文教育發展極重要的有利因素。

三、華校的貢獻及業績
華社積極向馬國其他民族證明華校一樣能培養效忠國家的英才以及國家所需要的人才資源,為國貢獻,造福社會。華校生更應發奮圖強,搞好學術,加強馬來文英文程度,顯示華校的強點及適應力。

四、馬國國內外新形勢
馬國與中國大陸貿易之增長以及台灣廠商在馬國的投資,都是提高華文地位的有利因素。截至今年六月底止,台灣台商歷年來在馬國投資累計核准金額高達八十七億六干萬美元,使台灣成為馬國之第三大投資國,僅次於日本和美國;在馬國投資的台商據估計超過一千六百家。另外配合馬國於二O二O年成為先進工業國的宏願,爭取馬國政府政策更加強開放的努力也在積極進行。這些新形勢都有利於制定爭取華文教育地位的策略。

五、國際輿論的影響
各民族人民,包括少數民族,在語文。教育及文化的平等與自決權是國際公認的基本人權。聯合國及其他國際人權機構在捍衛少數民族的語文、教育及文化的平等與自決權力方面,取得越來越大的成績,對馬國華文教育的發展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六、馬國憲法與其他文獻結合起來看
馬國憲法所賦予各族人民保存與發展本身語文、教育與文化的自由權利,以及國家原則、一九五七年國家獨立時的教育法令、一九七九年內閣委員會教育撿討報告,馬國首相關於國家二0二0年宏願的聲明等文獻的精神,都是華社爭取華文教育地位有利依據。

僑教工作與馬國華文教育相輔相成


「無僑教即無僑務」,僑教工作是海外華人、華僑和台灣間血脈維繫的臍帶,不僅是僑社發展的礎石,更是促使僑胞傳承中華文化、支持中華民國的原動力。

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尤其是華文獨立中學、南方學院、新紀元學院和韓江國際學院,主要是依靠華社的自力更生,以謀求生存和發展。但是,教育是千秋大業,需要長期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方有所成,因此非常需要外力的援助。所以僑務委員會基於僑教工作的重要性,近數十年來給予馬國華文教育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援,其中包括了:

一、接受華文獨中畢業生以保薦的方式進入台澹各大學校院深造(目前台灣大學校院總數達一百三十五所皆提供來台升學名額)。

二、通過董教總以簽約保送的方式每年選派二十名的華文獨中畢業生進入台灣各師範大學修讀各種科系,以協助獨中培訓師資。

三、贊助華文小學及華文獨中教師組團赴台參加各項教學研習班(每年舉辦五班,每班約四十名)。

四、贊助專家學者、大專教授前來馬來西亞為幼教工作者、華小老師及獨中老師主講各類教育課題(全年核定卅五位名額中,董教總各佔十名)。

五、協助華文獨中開拓技術與職業教育類科。

六、推展函授教育及空中教學,提供學習機會。

七、加強輔導海外僑生回國升學,培育華社繼起人才及師資。

目前來台升學管道方式有:(一)大學校院(含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二_)五年制專科學校及高級職業學校。(三)二專及二專建教班。(四) 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春季班。(五)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明年第二十二期共有二十個科,名額約一千名)。(六)研究所(博士、碩士班)。

八、強化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功能、增加學習管道。

經僑委會與留台聯總的協助下,已完成購贈共一三八部電腦設備(含印表機及連線設備)予馬來西亞六十所獨中、留台聯總及所屬分會、董教總及有關華團(所需款項計二三七、四一二美元)。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能夠取得迅速的進展,除了董教總及華社數十年來不懈的努力,僑務委員會、教育部及相關教育機構的大力協助與支援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結語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長期來雖然在種種不合埋的政策與法令下被壓制,但是在華社鍥而不捨、堅持不渝的捍衛下,華文教育仍然能夠在艱難險阻的情境中屢創奇蹟。「維護華小,支持獨中,發展民族高等教育」是馬來西亞華社對華文教育的要求和努力的目標。隨著世界大局勢朝著更民主、更開放的方向邁進,華語文在國際上和商業上實用價值日益提高,以及馬國馬來民族逐步接受華文教育,馬國華社對華文教育的發展和前景充滿信心。然而,馬國華文教育前進的道路依然曲折,還需要華社不屈不撓的努力爭取,以及中華民國政府繼績(在僑教工作上協助與支援,俾使華文教育在馬國更能開化結呆、發揚光大。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