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29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29期
咬文嚼字話禮貌
作者:徐紹文

跨步歲年逾花甲,落拓不羈看人生。有生之年,不拘小節,志在無愧。平素對稱呼方面,未曾深入考究,只作隨俗駕馭。祖籍神州大地,堪稱禮教之源。中華文化,字奧義深。一字之別,差之毫釐。事緣,有位文友,跟筆者談起在媒體文苑上敬和一位詩壇長者的詩歌原韻,在文辭的稱呼上沿用通常貫用的雅稱,寫上(謹和某某君原韻)。誰知道,對長者而言,這個「君」字,有嫌不夠禮貌、親善、體貼、恰當。

幸好,那位詩壇長者,是一位人情練達的文人。只是好意地糾正,指摘規勸,在運用文辭字句上要特別小心,應該長幼有序,未作更進一層的責難。筆者聽後,覺得這雖然是日常生活中極微小的處世花絮。但由此聯想到,社會上確實還存在著好多失禮的稱呼。直至現今,兄弟族群對華族公民不雅的稱呼,支那(CINA)長、支那(CINA)短地稱呼華族公民。聽起來好不順耳,既不親善又覺得反感。如斯稱呼印尼華族公民,莫說是失禮,且帶有侮辱性、歧視性、使人深思的現實話題,正等待著我們大家去面對不易迎刃而解的社會現象,更為重要。這觀點,可說是整體華族的意見。

在禮貌上來講,那位文友對詩壇長者,在文辭上冠用「君」字,也確實是有嫌失禮怠慢的作風。可能是那位文友一時的疏忽?抑或是像筆者一樣,一生做人,不拘小節,落拓不羈?遑論是何種因由,肯定的是,做人不可失禮。身為華族印尼公民,更應該延績承傳龍族固有的美好傳統,古老文明「禮貌」的內涵真諦,冥想推敲。

廣義上來講,那位文友沿用貫常的稱呼,事屬尋常,無傷大雅。但是,遵循中華古老文明「禮貌」的教規,尤其是客家人有一句口頭語「大哥小叔」的論調,則應該稱呼長者為「兄長」,才是正確地雅稱。果若追究起中華古老文明的「禮貌」,確實是有許多的忌諱和講究,跟西方人對「禮貌」上的看法、稱呼、截然不同,有所鑒別。

中華古老文明的「禮貌」,對生於斯長於斯的華族公民,則是比較隨便。更遑論說是要他們遵守和明察,那一些是會觸犯「禮貌」習俗上忌諱的稱呼、言辭。抑或要他們厲行和講究中華古老文明的教規,我們不可馬上斥責他們儘是沒有「禮貌」的人,而是應該體諒他們完全不懂這些禮教規矩,更該諒解到這是代溝所導致的後果。

尤其是華夏文明古老的文化,斷層了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些後遺症更顯得突出。筆者近常在社交中,商場中,看到許多年青的後生華族公民、後生兄弟族公民、面對一位年逾花甲的華族老者,一律通稱男性長者(ENGKOH是哥哥),女的則稱呼為(ENCIK則是姊姊)。鮮有聽到他們對華族男性長者叫叔叔或稱呼伯伯,對華族女性長者稱姨姨或叫嬸嬸,早已見怪不怪。心中想到,這可能是時下社會的通病,有待教育界文明的開導。所幸,目前已有好多學府重新把《弟子規》列入教材。是一個好現象的起點,古老文明的禮教,有望在南園,一統印尼江山延績,重見天日,豐富多元族群文明禮教的美德。

去年,在一次偶然電話聊天中,《印尼中國友好協會》主席,烏瑪爾兄(Sdr : Abdullah Umar)問起筆者,有些印華文友們,在撰文中為何稱呼我們(華族以外的族群)是友族?而不是稱呼我們是兄弟族?當時筆者毫不考慮,馬上爽直地回答說:「根據華語的字義來講,應該是稱呼兄弟族來得親切、也更得體」。從此,筆者在文辭上,總是把印尼公民的其他族群,統稱寫成兄弟族群,來得親切、得體。

由此推理,同樣的,也希望其他的兄弟族群,相互尊重印尼華族公民,莫要稱呼印尼華族公民為「支那(CINA)」,這種稱呼,會傷了印尼華族公民的自尊心,肯定會誤解成是帶有侮辱性、歧視性的稱呼。可惜尚有一些電視臺,媒體報刊,甚至在上層、下層的高官達人、至今都還在應用含有歧視性的不雅名稱,支那(CINA)長、支那(CINA)短地稱呼華族公民。聽起來好不親善,也不順耳,又覺得反胃。

其實,我們的前任總統、現任總統、在每次的春節聯歡會上的講話,抑或在社團的座談會上,大家都已清楚的聆聽到,總是帶頭稱呼華族公民為「TIONGHOA」,亦稱印尼華族公民為兄弟族。凡是身為一統印尼共和國的公民皆是兄弟,其他族群理應一律統稱華族公民為中華(TIONG HOA),來得更親善可人。考究印尼多元族群的文化習俗,多般是帶著東方民族禮教,濃厚色彩的族群。

綜觀這些論調,上文中所提到的「君」字,面對長者,無可厚非,在文辭上應寫成「兄長」來的親切可人。同樣的,我們稱呼其他的族群,在文辭上,更恰當地也應該稱呼為「兄弟族」。其他族群的兄弟公民,也同樣地應該稱呼我們華族公民為「TIONGHOA」。既不會聱牙、也不會蘊含迂腐的概論。更不會觸犯人類文明的教規,族群禮教上的忌諱、準則。卻能換來大家一場的高興,融洽與和諧的一統印尼江山的社會群體。

在文辭上,要是我們多加留意,恰當地善用上《文學語法學組詞法》得體的句子來組詞,配合運用《文學修辭學》,使人看後,不單能起到親切的感受,更能提升彼此間的感情。我們運用辭彙,語言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生活上的需要,也跟著不斷的發展和演變,唯有語法是比較隱定,它的變化在短時期內是不易察覺到,而辭彙的變化則相當明顯。為了適應社會上時代的要求,新形勢及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無形中則需要改善、抑或增加更多的新辭彙。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電的關係最密切,故而與電有相關的辭彙也跟著發達,例如電腦、華語銀光電子手寫板、電子遊戲、電子辭典等的新辭彙應時而產生。自然地也定會有某些辭彙是會被社會所淘汰,抑或有些詞的意義會消失,只留下引伸出來的意義。同樣地,也冀望著這些不合理的「CINA」稱呼名堂,在不久的將來,在我們敬愛的國土上,也將會隨著新形勢的發展,逐漸地會被社會所淘汰。(全文完)歲次戊子年季春撰于雲房小築。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