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期刊文獻-印尼僑聲雜誌-125期-
會員登錄
帳   號
密   碼
驗證碼
 
註冊
行事曆
Sun Mon Ten Wed Thu Fri Sat
領導獻詞
首頁期刊文獻
125期
閒話兩姓不通婚禁忌
作者:南客

近日閱媒體報導一則有關兩姓不得通婚禁忌事件,閱後內心有所感觸。新聞內容是說台東縣有鄭施適婚男女,戀愛四年情投意合,願結為終身伴侶,擬明年元旦舉行婚禮,無奈卻被族人長輩反對,理由是鄭施兩姓不通婚己流傳三百多年之久。眼看一樁良緣即將拆散,令這對情人痛苦萬分,又不甘就此分手。此時幸得女方有高人指點,提出不妨改從母姓,可在其亡 父靈前『擲筊』祈求先人同意,果然連續六次都得聖筊允杯,於是皆大歡喜圓滿解套。

探究鄭施不通婚原因是:明末鄭成功之子鄭經將其手下大將施琅家人滅門殺害,促使施琅率清軍攻台,亦將鄭家滅門作報復,於是結成世仇。這事件在今日觀點看來頗為幼稚不明智,但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兩姓不通婚例證甚多,最為大眾所熟知流傳千年之久的岳秦兩姓。之所以會造成不通婚因素不外是:如國仇家恨、族群相爭、家族恩怨、亂 世避禍、近親血統等。今再舉 筆者楊 姓為例,我祖籍是廣東梅縣,從小就常聽父老長輩們耳提面命說我們「新楊」子孫絕對不可與林姓人士通婚,理由何在,由於年幼無知從未追問,心中僅牢記著我們是「新楊」,堂號是「紹德堂」,與歷史傳統上稱為「弘農堂」或「四知堂」的楊氏家族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年節到家祠祭祖、清明掃墓時與其他楊氏同宗對象地點相異,這種困惑一直存於心中。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筆者移居印尼,離鄉背井環境下對宗族背景更形隔閡,待大陸開放接獲家鄉同宗寄來楊氏新修族譜,才解開心中久存疑惑。原來楊林是一家人,老祖宗姓林,世居福建寧化,傳至七世祖西堐公時(約一五四三年明武宗)因有族人稱王謀反,惟恐怕被株連獲罪有滅族之虞,於是遷至廣東嘉應定居,並將林姓去一木改為姓楊,另取堂號為「紹德堂」以示不數典忘袓,所以才會有新舊楊氏之別。當時遷移人數不多,散居於今日廣東梅縣市內楊桃墩及雁洋鄉兩地為主,埋名隱姓以耕讀傳家,亦有眾多子弟輾轉南洋經商發展。民國七十年初,很驚喜的發現台灣也有「紹德堂遠紹公在台裔孫聯誼會」社團組織,會員有七十人之多,經聯絡後大家相見如故,感情上體會出真正的同宗親人。沒想到由於國家多難歷經改朝換代,兵連禍結民不聊生後,紹德堂子孫也如眾多的中華兒女一樣,像隨風飄散的種子,在天涯海角落地生根,成長茁壯枝葉繁茂,瓜瓞綿綿源遠流長。

中華民族宗族觀念極重,家族人數龐大,喜歡子孫滿堂人丁興旺視作光宗耀祖,凝聚親情動力,但若無族譜家譜記載,以別親疏長幼尊卑,容易造成踰越失序,無從追溯根源,族譜自有其存在價值與必要。可惜因時代進步,單一化人口家庭使社會結構改變,像傳統五倫中「兄弟」一倫這環節勢將逐漸消減,加上交通便利,人群往來交際頻繁,思想觀念開放,對老祖宗留下的禁忌可隨時代變遷去修正,無須再墨守成規,今天同姓結婚巳不罕見,祇要不是近親有血緣關係又何妨,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吧!

訂閱電子報

網站名稱: 印華百家姓協會雅加達特區分會
會址: Jl. Krekot Bunder Raya No.47AB,Jakarta 10710,Indonesia電話:+62 21 350 1191-94
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
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 Ltd All Rights Reserved.Tel: +886-2-26648299  E-mail:ez.change@msa.hinet.net